【來源:南京報業網-金陵晚報】
通訊員 任貴林 金陵晚報記者 施婷婷
金陵晚報報道在龍蟠路151號旁邊的巷口,長年坐著一位修車老人。與一般修車師傅不同的是,老人從早到晚一直坐著,因為他只有一條腿,無法站立為別人修車。從1997年至今,老人已經坐著修了將近10年的車。經常找他修車的人都說:“別看童師傅行動不便,但修得就是好!”
記者一路打聽,找到童師傅的修車攤。遠遠的,就見兩把大遮陽傘下,一位老人穿著白色廣告衫,坐在一張轉椅上,頭一直低著,手在車輪邊不停地動作。左腿伸直,右腿部位空空的,長長的褲管被壓在身下。走近才看到,老人的頭發已經有些花白,額上沁出一滴滴的汗珠。
這時,一位穿紅T恤的小伙子推著一輛助力車過來。“童師傅,看看我這車的前胎呢。才打的氣,怎么就癟了呢?”老人放下手中的東西,左腳在地上一用力,椅子就滑到助力車的前輪邊。滿是油污的大手熟練地掰開外胎,取出內胎。他從左邊拿出打氣筒,就這么坐著,一下一下,硬是靠手上的力氣打好氣。充了氣的車胎往水里一浸,有幾個地方開始冒起泡來。童師傅頭也不抬,銼、剪、粘,一氣呵成。
在等待膠水變干時,他又剪了一圈內胎皮要墊進外胎。小伙子忙問,這是干什么呀。童師傅抬起頭說:“這里要墊一個圈,要不然內胎很容易被戳破的。”小伙子點點頭,嘴里說著難怪車胎老壞呢。十幾分鐘后,小伙子推著助力車滿意地離開了。
在閑聊中,老人告訴記者,他叫童豐珠,今年66歲,家住巷內的新莊村53號。他原是人民印刷廠的一名修理工,1989年退休,1995年因患骨髓瘤將右腿截肢。但老人天生樂觀、熱愛勞動,即使腿殘后也閑不住,一直想找點事情做做。另一方面,老人有兩女一子。最小的兒子雖然已38歲,但也下崗了,至今還與父母擠住在一套房子。雖然兒女們很孝順,但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為了補貼家用,童師傅置辦了整套工具,在巷口做起了修車生意。因為以前做的是技工,修理單位的機器,對修理自行車的活自然是不在話下。
因為身體殘疾,童師傅修車時明顯要比身體健全的人困難。那把沒有靠背的轉椅,就是他的另一條腿。到旁邊的殘疾車上拿零件什么的,全靠轉椅移來移去。辛苦一天下來,一般也能有30元的收入。“家中生活困難,我只要能動彈,就要憑自己的勞動去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