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永龍攝
|
●30年后,她不僅頑強地活著,還以戰士的剛強和堅不可摧的毅力,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用拳頭蹭鍵盤打字,學會了電腦和上網。她,就是王林梅,宛如林間一朵傲霜雪、沐春光,靜靜綻放生命之美的臘梅。走近王林梅,她激動地告訴我們——
“戀軍情結”讓她常光顧中國軍網
我們是懷著一種忐忑的心情去采訪王林梅的。在我們的想象中,一位躺在病床30年之久的殘疾人,精神狀態該是什么樣子?答案,在我們走進她的房間那一刻便呈現出來。
走進王林梅小屋,她靜靜地倚在床上,一臉恬靜地微笑著。屋子面積不大,陳設簡單,但非常整潔干凈,幾乎看不到什么雜物。靠墻是一張殘疾人專用床,電腦桌緊挨床頭,電腦屏幕上顯示著中國軍網的網頁。我們說她還很有“戀軍情結”嘛,王林梅感嘆:是呀,畢竟當過兵,對中國軍網當然要經常光顧。原來在我們到來前的幾分鐘,她還在中國軍網上瀏覽信息。
1976年7月28日,在總參直屬某部當兵第4年的她回唐山探親,正沉浸在與家人團聚的歡樂里,做夢也沒想到一場災難降臨到了她的頭上。
“真像一場夢……”回憶往事,王林梅皺著眉閉上了眼睛,輕輕的嘆息如曾經的歲月一樣充滿哀傷。那天凌晨,睡夢中的王林梅被一陣天旋地轉的強烈震蕩驚醒,一堵斷裂倒塌的墻體正砸在她的床上。從此,她再也沒能站起來。
當時,王林梅第三、四、五椎體錯位,中樞神經受到嚴重創傷,導致全身性癱瘓,頭部以下完全沒有知覺。她被送到北京軍區總醫院接受治療,醫院為她做了顱骨牽引手術,兩年以后她被轉入到邢臺的河北榮軍療養院療養。后來,王林梅又回到父母身邊,和年邁的父母一起居住。住院療養的日子里,親人的關懷和安慰、傷殘軍人朋友的鼓勵,使她漸漸懂得,不幸之外還有不幸,堅強之外還有堅強。
就這樣,生命永遠固守著一個姿勢、軀體只能伸展于一張床上的王林梅,以頑強的毅力一天天、一分分、一秒秒地挺了過來,度過了30年的病榻人生。
美麗人生綻放網絡世界
讓記者沒有想到的是,病榻上的她居然還能學會操作電腦,還能借助網絡,實現許多在她原來認為不可能完成的愿望。
一天,她在電視上看到一位高位截癱的女孩在使用電腦,心里受到的震撼不亞于7級地震,她決心挑戰自我。2002年夏天,在戰友們的熱心幫助下,她終于擁有了自己的電腦。
然而,學用電腦,對一個連坐都坐不起來、空有十指而不能屈伸的殘疾人來說,談何容易?由于身體的原因,王林梅只有面左而臥,微有知覺的右手臂才能垂到鍵盤上。呈彎曲狀的手指無法伸展,控制腕部的肌肉喪失功能,胳膊抬起來,手卻像是脫了臼,無法擊打鍵盤,捶打也不成,只能用拳頭蹭。結果,不聽使喚的手臂在鍵盤上蹭了半天,顯示屏上出現了一片亂碼。
千百遍的摸索,王林梅終于發現自己用食指中間關節可以按鍵。這一發現讓她欣喜若狂,她更加爭分奪秒地拼命練習。因無法像正常人那樣用手掌控制鼠標,只能將手心朝上,用右手腕的外側來小心翼翼地推動。箭頭在屏幕里劃來劃去,不知需要反復多少次,才能將鼠標的箭頭推向并停留在所需要的那個點上。一次,兩次,三次……終于,鼠標可以湊合著使用了。
她的手臂無力,又不大聽使喚,錄入文字時,常常是該點Y卻點了K,想點D卻按了T,字還沒打幾個,手臂已經酸軟得抬不起來了。
功夫不負有心人。當王林梅用廢棄了26年、已經變了形的手,將鍵盤上的字母變成一段完整的文字時,她不禁喜極而泣。接著,她又學習了有關網絡的各種知識和使用方法,很快就能上網了。網上的世界令她大開眼界,小小屏幕容納整個宇宙,一只鼠標帶她暢游五湖四海。
剛上網時,面對浩如星辰的海量信息,王林梅激動得不知該把鼠標驅向哪里。她好奇地在搜索引擎上點擊“紅樓夢”三個字,瞬間夢寐以求的古典名著《紅樓夢》及相關信息便展現在眼前,看目錄、看章節、看結尾,如饑似渴地閱讀。她在音樂天地里聽《小白楊》,在游戲世界里下《五子棋》……更讓她欣喜的是,網絡把她失散多年的戰友從天南海北都聚攏到了一起,大家雖天各一方,分散各地,但通過戰友聊天群,隨時能在網上見面,談天說地,互致問候,好像又回到了火熱的軍營,大家在一起促膝談心,攜手同行。
和健全人一樣享受著網絡帶給人類的種種快樂,久臥病榻的王林梅如同獲得了一次新的生命,又擁有了行動的自由。當塵封已久的艱難人生和痛楚的心路歷程,能通過網絡向人們傾訴時,王林梅憑著平時聽廣播、看電視、翻閱文學期刊積累起來的文學素養,于2003年初開始用電腦記錄自己的人生故事,足足用了兩年時間,終于完成了16萬字的人生敘事——《期待每個黎明》,完成了一個頑強而又美麗的心靈對生命的闡述。
讓人生每一天都活得精彩
《期待每個黎明》一書出版后,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不久前,王林梅又開始在電腦上創作她的新作品《要活就好好活著》,文章每寫完一個章節,她都會發到網上與網友共享。清新樸實而又富含哲理的文風,受到網友好評,不少網友都在積極跟帖。
“死,是對生活的拒絕;活,是對生活的回報。”這是王林梅對新作《要活就好好活著》的詮釋。
她愛美,即使致殘,也無法泯滅她這一天性。不論獨處,還是在自己的居室里與人會面,她都特別注意自己的形象,頭發總是梳理得利落別致,床邊潔凈平整,室內物品擺放有序,處處顯示出主人昂然向上的生活情趣。
她覺得人的一切都應該是美的,衣著、談吐、風度、語言,乃至思想,身體殘疾絕不能成為不顧忌的一個理由。所以,她始終保持著從軍時養成的良好習慣:按時洗漱,早晚刷牙,飯后漱口,每個星期五洗頭、擦身、換衣服,定時更換床單被罩等。無論誰來拜訪,她都以飽滿的精神狀態示人,與人談話時的語音語調,總是那樣輕柔悅耳,她認為那是對來訪者的尊重。
在王林梅的內心深處,時刻存有一顆感恩的心。在她的講述中、在她的文章里,那些曾經幫助過她的人,知道名字與不知道名字的,她都念念不忘。一束送到病床前的鮮花、一張記錄了難忘時光的照片、一幅采訪記者贈送的小畫,她都能娓娓道出其來歷。
同樣,王林梅時刻都在想著如何盡自己最大的力量來回報社會和關愛她的人們。
她在網上多方查找,為兩位下崗女工收集了許多有關洗衣粉生產技術及生產程序的資料,幫助她們開辦了家庭工廠。在網絡世界里,她用自信樂觀的人生態度,與一個個心靈孤寂的人交朋友,送給他們開啟心靈的“金鑰匙”。她不辭辛苦地搜尋、編錄、整理戰友們的名單。今年元旦前夕,為籌備網上戰友聯歡活動,她竟為其中的一個游戲節目,準備了上百條燈謎、歇后語和腦筋急轉彎。
對未來的生活,王林梅有許多憧憬。她說,她要把有限的生命融入無限的網絡中,借助網絡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情,把失去的東西全部找回來。離開王林梅家,感動依然在心頭停留。來時陰郁的天空突然透出一抹亮色,天邊的一道彩虹越來越耀眼。此刻,我們仿佛重新領會了“絕處逢生”的含義。
愿王林梅在網絡的陪伴下每一天都活得精彩快樂!
人物鏈接
王林梅,感動唐山十大新聞人物,1957年生于遼寧海城,1965年父親離休舉家移居唐山。1973年入伍,1976年地震期間遭受地震致殘,現居河北唐山,著有《期待每個黎明》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