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文化時報
千里救助愛心之旅的故事,隨著時間的推移,也不斷的演繹著邊疆、中原情,的人間情感劇。馬英豪高考分數過線,有望金榜題名的消息傳到了八年來日夜牽掛著他的“爸爸、媽媽”家里,頓時全家上下都被喜悅淚水浸泡著―――
這位“小馬哥”有著怎樣的故事,邊疆內地數千里之遙,又有著什么樣的情感呢?日前記者得到情報:殘疾孤兒小馬哥的爺爺、爸爸媽媽和弟弟,特地從數千里之外的新疆來到鄭州,為剛剛高考分數過線的這個特殊“兒子”祝賀,并為即將步入大學校門的小馬哥做入校前的準備來了。
“小馬哥”名叫,馬英豪。今年16歲。這位身世悲慘的“小馬哥”出生在位于河南省會鄭州西約四十公里的滎陽市劉河鎮架子溝村里的一個貧民家庭,自從來到這個世上,這個多災多難的“小馬哥”就橫禍不斷。
在馬英豪出生剛剛八個月時,因患有后天性精神病母親正在發病期,看到玩水濕了衣袖的馬英豪,就用手按住孩子的小胳膊在煤火上烤,在孩子的劇烈慘叫聲中鄰居們匆匆趕來了。可是雖然制止住了悲劇的繼續,但是小馬哥的三個手指卻已經被燒成了焦炭。
就在小馬哥和同齡小伙伴們一起背起書報走進學堂,用知識來縫合他受傷的心靈時,他的父親因病又離開了扔下了這個家,離開了人世。在這重壓之下,第二年本就有病的母親不幸失蹤了,接下來的又一年,不堪生活重負的姐姐,也悄悄的扔下了這個只有一個殘疾年少的弟弟的家,出走了。頓時,生活的重擔精神的壓力全部猶如泰山一樣,壓在了小馬哥稚嫩的肩膀上。1998年5月的一天,還在庫爾勒市工作的李冠峰看到《檢察日報》上這篇題為《一個人的家》的有關小馬哥的新聞報道后,內心受到震顫,為“小馬哥”孤單弱小的獨自生活的艱難背影揪心。李冠峰當時就召開了家庭緊急會議,最終在全家全票通過一直支持的情況下,決定資助這個孤苦伶仃的孩子。李冠峰說:“我把家里的收入開支算了算,每月節省一部分資助小英豪,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我們要像親生父母一樣去關愛他,讓小英豪重新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幫助他健康成長。” 7歲的兒子李淵當時就嚷著要把新書包、文具盒給英豪哥哥寄去。妻子趙偉說,她會像親生母親一樣去關心愛護小英豪的。
從那天起,一個名叫馬英豪的中原孤兒時刻牽動著遠在新疆的李冠峰一家人。李冠峰每月按時給“小馬哥”郵寄生活費和學習、生活用品。特別是“六一”兒童節和馬英豪過生日的時候,為了不讓馬英豪感到孤獨和自卑,李冠峰不但要寄穿的用的,而且要寄孩子喜歡吃的食品和玩具。
8年來,每月最讓“小馬哥”高興的事,莫過于收到來自新疆“家人”的來信。自從8年前認下這個多災多難的兒子后,李冠峰和妻子趙偉,每月至少給馬英豪寫一封信。書信內容樸實無華,問寒問暖,殷切鼓勵。字里行間無不充滿了李冠峰一家對“小馬哥”的真情流露。
斗轉星移,8年時光,彈指一揮間,在這8年時間里,李冠峰一家先后給馬英豪寄去錢物1萬余元,寫信300余封。一次次愛心資助,一封封書信,見證了李冠峰一家對一個孤兒的關愛之心,也見證著李冠峰一家對小馬哥的殷切期望。
2006年立秋時節,老李一家8年的愛心澆灌,和“小馬哥”自強不息的毅力終于有了秋天的收獲。馬英豪以優異的成績過了分數線,高榜得中了。
在“小馬哥”就讀過的學校里,在“小馬哥”一個人的家里記者用鏡頭記錄下了,這家人團聚的幸福時刻。記者 聶志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