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天府早報
太婆從每月400元的養老金中拿出錢為她治病,5年來比親生媽媽還要親
昨(9)日一早,85歲的彭太婆就換上印花襯衣、輕便布鞋等在門口,她要坐車去龍泉看正在醫院接受治療的“女兒”。這個她收養了5年、已經51歲的老“女兒”蔣敦瓊患風濕已經癱瘓多年,頭天晚上,醫院打電話來告訴她,“女兒”可以站立了,拄著拐杖還能自己走動。這個消息讓彭婆婆激動了一晚上,雖然蔣敦瓊不是自己的親生女,但5年來,彭婆婆為“女兒”端飯倒尿盆、從每月400塊的養老金里拿出錢為她支付醫療費,比親生媽媽還要好。
現場<<<
老媽,你看我會走了
“老媽,你看,我可以下地走路
了。”昨日,一見到“媽媽”,51歲的蔣敦瓊高興得像個孩子,在彭婆婆面前走過去又走過來,癱瘓5年來她的腳第一次感受到地面的感覺。“真的呢,連腿上潰爛的黑癍都開始變紅了。”彭婆婆伏身用手指輕輕觸碰愛女的小腿皮膚。看著愛女真的能走了,老人再也抑制不住激動,雙手合十握著脖子上掛著的菩薩像興奮地念叨了起來。
“她進來的時候下肢肌肉已經萎縮,胸椎以下基本沒有感覺。”醫生的診斷是:風濕性疾病,腿部神經損傷。蔣敦瓊的主管醫生告訴記者,因為長期缺乏營養,風濕沒有得到很好治療,導致蔣下身癱瘓,大小便失禁。
感動<<<
都是苦命人,我家讓你住!
彭婆婆15歲從湖南來成都至今已經70年了,1980年從西門車站運輸公司退休后,彭婆婆就一直守著癱瘓在床的老伴住在過街樓。蔣敦瓊30歲的時候隨著丈夫從綿陽農村來到了成都安家,和彭婆婆成了隔著兩條街的老鄰居,兩人一直互相照顧。
她無依無靠,還一身是病
幾年前蔣敦瓊突然發現自己下肢時而麻木不能動彈,這時丈夫卻撒手人寰。為了治病,蔣敦瓊只得賣了成都的房子,開始在外地的親戚姐妹家輾轉。親戚家住了幾輪后,病仍然沒有治好,賣房子的錢卻花得差不多了。
就在這個時候,彭婆婆給她寫信,“我在信里說,你戶口什么的都在成都,老在外飄蕩也不是辦法,治療也保證不了。”彭婆婆說她覺得這個和自己女兒一般大小的女人很可憐,無依無靠,還一身是病。“我喊她回來的時候就做好了準備,我讓她住我家里。”而彭婆婆的家只是有三間房的破舊老屋,自己和老伴一間,外間讓給女兒做生意。為了安置蔣敦瓊,彭婆婆在廚房騰出了一個位置讓蔣敦瓊住。
為了謀生,蔣敦瓊推著輪椅在八寶街賣起了報紙,生意好的時候一天能收入五六元錢。彭婆婆又費盡口舌幫蔣敦瓊辦了每月150元的低保。
你當我女兒,我幫你倒尿盆
“大小便感覺不到,拉屎拉尿都在身上,經常臭烘烘的,我都覺得自己討厭。”蔣敦瓊說,在她快想放棄自己的時候,彭婆婆買來嬰兒用的尿不濕,晚上把尿盆端進蔣敦瓊住的廚房,早上端出尿盆倒到公共廁所,白天端茶遞水送吃的……
“我的爹媽死得早,沒想到我都50多歲了,還能有媽媽來疼愛我。”蔣敦瓊說平時有外人的時候她叫彭婆婆“彭孃孃”,就她們倆的時候就叫她“老媽”。
彭婆婆說:“我親生女兒開始經常給我抱怨,說我屋里躺著個老的都照顧不過來,自己又去弄個小的找罪受。她一說我就給她毛起。我想我們都是苦命人,互相幫助一下,好心是會有好報的。”
意外<<<
照顧老姐 湖南妹接上愛心棒
經常在八寶街推著輪椅賣報紙,蔣敦瓊引起了另一個湖南人肖菊紅的注意。“她經常滿臉污垢,渾身散發著臭味,坐在輪椅上賣報紙。而且左腿下部已經發黑、流膿,右腿向內翻。我覺得好可憐。”熱心的肖菊紅開始天天在這里買報紙,照顧她生意。
“熟悉之后我才知道她叫蔣敦瓊,有個85歲的湖南婆婆在照顧她。”了解蔣敦瓊的身世和彭婆婆的善舉后,肖菊紅主動承擔起了照顧她的義務。她還召集了其他三個在蓉的湖南老鄉組成“愛心團”,每周一次幫蔣敦瓊洗澡、清洗血膿、涂抹藥膏、縛紗布,挪蔣敦瓊解小便。天熱了,就拿枕頭席給他墊著后背,天冷了,又給他墊上厚厚的褥子,他睡的被褥也經常換洗。
在湖南有過不幸婚姻的肖菊紅只身一人在成都靠開出租面包車維持生計。肖菊紅和湖南姐妹們重新給蔣端瓊租了房子,“她以后跟我住,我來照顧她。”肖菊紅說她要接下彭婆婆的“愛心棒”,讓蔣姐老有所依。
早報記者周晶晶攝影華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