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進入舊版
|
設為首頁
要聞
視點
觀察
專題
機構
培訓
教育
助殘
環境
動保
低碳
能源
智庫
明星
城市
企業
行動
感人故事:帶著偏癱丈夫上班八年的女人(圖)
2006-08-24
八年!她的丈夫從臥床不起變成了能拄著拐杖行走,從一位倒下的企業家變成了一位散文作家;她的兒子從學費沒有著落的初一男孩變成了一位大二學生;她為之奉獻的《新余日報》也由黑白小報發展成為每日八版的彩印大報;而她自己,也由總編室副主任成長為分管新聞業務的副總編,并且在這八年里,先后晉升為新余市新聞界最年輕的主任編輯,和新余市新聞界第一位高級編輯……這樣的八年里,會有怎樣曲折動人的故事?
認識袁鵬是在2006年3月20日的上午,在萍鄉日報五樓的會議室,她與我鄰座。第八屆江西報刊新聞獎開評之前,我們交換了名片,知道她是新余日報社的副總編,一位生于贛南的客家女性。當我給每位評委拍照之后,她笑著說:“很難看吧?你可要把我的皺紋處理掉啊!”她的照片沒有引起我的特別注意,只感覺到她眼神中透出的那一份認真與專注。
午餐時發現她身邊有一位拄著拐杖的男人,我以為是自己漏拍了的某一位評委。一問,才知道是她的丈夫劉子寧。因為偏癱,在家沒人照顧,袁鵬就帶著他到萍鄉來參加評選會。
“八年了,”劉子寧說,“出國考察她不去,省外出差她不去,每一次省內出差,她都要帶上我一起走。”
從新余到萍鄉不到2小時車程。3月19日上午,袁鵬收拾好行李,攙扶著劉子寧要上車前往萍鄉,剛走出家門,劉子寧又一次大便失禁,污物順著褲管直往下流。他們不得不轉身回家,袁鵬給他洗擦干凈身子,換上衣服,將臟衣服洗干凈之后,再重新上路……在袁鵬劉子寧下榻的房間里,劉子寧說出這件事時,袁鵬的口氣卻很平靜:“八年了,習慣了,現在比以前好多了。”
袁鵬處世低調,起初不愿意接受采訪,是劉子寧幫我勸說,她才慢慢打開了話匣。
激情袁鵬:跟了一個喜歡的人,做了一份喜歡的事
袁鵬說自己的名字像個男人的名字,而劉子寧的原名“劉亞玲”,則是女性味十足的一個姓名。袁鵬總覺得她與劉子寧之間存在著一份天緣。她原是江西大學中文系80級的學生,因病休學了一年;劉子寧也在1980年考上了一所專科學校,卻因心性好強而放棄入學,第二年考入江西大學中文系,因而兩人才成了同班同學。
高大帥氣、文武全才的劉子寧在大學校園里特別引人注目,不少女生都暗暗地喜歡上了他,袁鵬也不例外。到了大二, 兩人挑明了感情,常常以學英語為借口在公園里相約。有一次,他們在街上吃灌湯小籠包,最后連坐公交車回校的錢都沒了;有一年暑假,為了讓在贛南的袁鵬能如期收到熱戀的情書,劉子寧沿著鐵道線跑了20里,終于趕上火車將信投進了南昌的郵筒……大學時代給他們留下了許多浪漫動人的回憶。1985年畢業分配時,劉子寧有留在省城工作的機會,但作為家中獨子,他選擇了回到新余,在市委組織部工作;學習成績名列前矛的袁鵬,原本可以優先選擇分配去向的,但她二話沒說,跟著劉子寧來到了新余,正趕上新余報創辦,她就在這里當了一名記者。
畢業一年后,兩人結婚,1987年,他們的兒子降臨人世。此后的11年里,劉子寧在機關待過,也下鄉掛過職,還到新余市駐京辦闖蕩過,最后成了一家國有公司的負責人。由于劉子寧常在外奔波,家里大大小小繁瑣的事務都落在了袁鵬身上,但她毫無怨言。1998年初,由于外債一時要不回來,劉子寧負責的國有公司資金周轉遇上了困難。臨近春節,為了給職工按時足額發放工資福利,劉子寧提出把家里全部的幾萬元積蓄借給公司,袁鵬也是毫無怨言地點頭同意。
而袁鵬在報社的工作也十分繁忙。無論是當記者還是做編輯,她總有做不完的事。1994年8月,全國乒乓球錦標賽在新余舉辦,原本是周二報的《新余報》臨時改成了“日報”,身為一版編輯的袁鵬第一次遇上連續十幾天的夜班,她顧不上剛上小學的兒子,每天夜里都在報社等稿、編稿、做標題、劃版、看樣,有時甚至通宵。過度的緊張和疲勞讓她病了,炎癥、發燒,但她卻因為“沒有時間”不肯在醫院輸液,拿了點藥,悄悄回到了總編室,繼續為報紙的版面而忙碌。
劉子寧告訴我,袁鵬有一句名言:“人是累不死的。”而袁鵬對此的解釋就是:“因為喜歡,不覺得累。”跟著喜歡的人,她不覺得累;做著喜歡的事,她不覺得累。從1988年到1998年,袁鵬是新余日報上頭條、寫重頭稿最多的記者之一,每年都是報社編版最多和獲好版面、好作品、好標題獎最多的一位,連續11年被報社評為先進工作者,并獲得“全省優秀新聞工作者”稱號。
真情袁鵬:哭過跪過鬧過怕過,惟獨沒有放棄過
對于袁鵬一家來說,有一個永遠無法忘記的黑色星期二。
1998年12月14日,劉子寧因高血壓突發腦溢血住進了醫院,生命垂危。經過兩次開顱手術之后,他的腦血管仍然出血。 醫生都覺得這人沒救了,叫人把昏迷不醒的劉子寧“搬下去”。 搬下去?搬到太平間去嗎?袁鵬聽到這三個字,不顧一切地攔住擔架床,攔住醫生,哭著跪了下去:“再給他做一次手術吧!他年輕,他會挺過去的!” 第三次手術之后,劉子寧活了過來。但這位曾經帶球在球場沖鋒、曾經騎馬在鄉間馳騁、曾經駕車在國道飛奔的漢子, 卻因偏癱而臥床不起,吃喝拉撒都在床上了。劉子寧一倒,他所在的公司也跟著無法正常運轉,不但劉子寧的工資徹底斷了,而且連春節時他們從家里借給公司的幾萬元錢也無法歸還了。
當時袁鵬在報社總編室負責,每天下午,工作還沒做完,她就要比賽似地沖回家里,摘菜做飯,擦身子洗衣服,把家里收拾停當,又要比賽似地趕去上班。1999年,袁鵬請了一位中醫來家里給劉子寧針灸,到了冬天,劉子寧癱瘓的半邊身子扎滿了銀針,蓋不成被子。為怕他受凍,袁鵬便坐在床前,雙手懸空托著被子,罩在劉子寧身上。10分鐘,20分鐘,30分鐘乃至1個小時,袁鵬咬牙堅持著,大冷天里頭上都沁出了汗珠……就是在那一年,在那樣的情況下,他們12歲的兒子學會了炒菜做飯,為父母分憂。
最讓袁鵬感到壓力的,不是服侍丈夫,而是面對家庭經濟困境如何增收節支。當時,袁鵬的工資成了家里惟一的經濟來源,她不能失去這惟一的經濟來源。她還利用業余時間給廣告商劃版,一個夜班掙那10元錢的劃版費。與此同時,她還要四處借錢,要把所有能夠節省的開支都省下來,以支付丈夫的醫療費和孩子的學費。新衣服不買了,伙食變了,一個月難得吃上兩次肉了,這些都沒問題,但當袁鵬要求丈夫戒煙戒酒時,兩人卻發生了吵鬧。劉子寧心里明白,無論是個人身體狀況還是家庭經濟狀況,都要求戒煙戒酒,可癱瘓在床孤獨寂寞的生活卻使他難于戒斷。“我當時就覺得要像對付敵人一樣想辦法對付她,”劉子寧說,“當我能夠在家里光明正大地抽煙時,那就是勝利。”
臥床不起的一年多時間里,劉子寧經常焦躁不安,脾氣不好。看到丈夫痛苦不堪的樣子,袁鵬妥協了。“與其讓他痛苦地活一百年,不如讓他快樂地過每一天。”為了讓丈夫早日康復,袁鵬還四處求醫問藥,為此上過一些當,花了不少冤枉錢。最終還是通過自我鍛煉,劉子寧才逐漸能夠拄著拐杖慢慢行走。雖然能下地行走,但大小便失禁的問題卻一直沒有根治的辦法。
袁鵬家住在報社院內,前一棟就是辦公樓。一般情況下,袁鵬上班時,劉子寧就坐在她的辦公室讀書看報。有一次,因為報社一位職工的孩子在辦公室損壞了公物,報社規定不許帶小孩到辦公室。有職工便提意見,要求報社領導也不能帶家屬到辦公室,指的就是袁鵬。當社領導找袁鵬談話時,一直小心呵護丈夫自信的袁鵬,這才不得已說出了丈夫大小便失禁的事。看到干干凈凈神清氣爽的劉子寧,別人都難于相信這樣的事實。
2002年起,劉子寧開始寫作,不斷有作品在報刊發表。他在一篇題為《流淚的包袱》的散文中寫道:“防不勝防的屎尿隨時造訪……若是夏天,穿個短褲,兩腿自大腿根往下全是污物,實在慘不忍睹。幾年來妻子每天要為我擦洗多少次身子,換多少次褲子,我們誰也記不清楚了。她恨不能每時每刻把我帶在身邊,甚至希望把我變成一個小東西,放進她的口袋里,隨時照顧我。”
就是在這樣的壓力之下,袁鵬對新聞事業依然癡心不改。2000年,她在為家人分憂的同時,還與同事一道策劃并創辦了“新聞110 ”欄目,為黨和政府分憂,為百姓解難,傳遞社情民意。“新聞110”欄目開通以來,為百姓解決難事、急事、煩心事,得到了群眾的廣泛好評,被譽為“貼心熱線”。
那年元旦,新余市委市政府舉行“喜迎新千年邁向新世紀”大型慶祝活動,為了讓讀者以最快的速度、最佳的形式、最高的質量看到新千年之夜的活動,袁鵬從前一天上午8點鐘上班,一直到第二天上午9點,20多個小時沒合眼,自始自終值守在編輯部、微機房、印刷車間,既當指揮員,又當作戰員,既要抓協調,又要親自組稿、改稿、劃版、校對,由她親手設計的當期二三版通版獲得了江西新聞獎好版面獎。
性情袁鵬:“世上萬物無所求,只愿辦報到白頭”
袁鵬有一條座右銘:“世上萬物無所求,只愿辦報到白頭。”
袁鵬的同事是這樣評價袁鵬的:“說得少,干得多,不張揚,肯吃虧。”在她擔任總編室主任時,要求大家做到的,她一定帶頭做到:比如要求記者多寫稿,她自己帶頭先寫好稿,要求記者杜絕有償新聞,她自己從不采寫有償新聞;一些容易“惹麻煩”的報道,她主動接手去寫;休息日有采訪活動,她盡量自己去采;同事請假,她主動頂班;每天來得早,走得晚,打開水、掃地、夾報紙一類事務,她干得最多。不論對上對下,都能與同事和諧相處,為本部門同事樹立楷模,在同事中 有較高威信,所在部室年年榮獲先進部室稱號。
2000年她擔任副總編后,在把握正確導向、做好重大策劃和業務管理的同時,她還會深入采編一線工作。她采寫編輯的新聞作品先后獲得江西新聞獎一等獎、中國地市報好版面獎等20多個獎項,并在《中華新聞報》等各級報刊發表了16篇新聞論文。2000年,她名列新余市首屆十佳記者(編輯)榜首,2004年,被新余市人民政府授予“新余市學術和技術帶頭人”稱號,2005年,她作為新余市新聞界首批兩位具有正高職稱的新聞工作者之一,被評聘為高級編輯。
她生怕組織部門要調她到別的崗位任職,“調到別的單位去,我總不能把老劉也帶去上班吧。”袁鵬說,現在這個崗位最好,既能做自己所愛的事,又能照顧到自己所愛的人。
雖然一次次放棄去省外、國外出差的機會,但袁鵬卻不時地帶著丈夫到外地看看。省內出差,能夠帶上他的她才去,同學在南昌聚會,她也帶著他去,甚至他們還一起坐火車到廣州去探親。不只是會客、散步,袁鵬還會陪著劉子寧去卡拉OK廳放聲高唱。“他現在面對最多的就是孤獨,同他出來轉轉,他心情會更好,也會有更多寫作的靈感。”
在經濟困難的時候,袁鵬總是想方設法安排好丈夫和兒子的生活,比如每天的早餐,她喜歡不停地變著花樣給他們買,而她自己,卻日復一日吃最為便宜的饅頭。2000年夏天,袁鵬請假帶著劉子寧到樟樹市臨江鎮尋醫,好不容易住下,又到附近一家小餐館就商談搭伙的事,最好跟老板商定,袁鵬每天出5元錢,餐館負責兩人的伙食,飯可以管飽,但菜就只有一個看不到油星的蔬菜。但一星期之后,以前就愛吃葷菜而且食量很大的劉子寧就吃不下飯了。無論袁鵬大口大口示范,還是講笑話逗他開心,劉子寧就是食欲不振。最后,袁鵬在店里買了一小塊鹵雞肉,放在劉子寧的碗里,自己卻依然就著那沒有油星的蔬菜下飯。劉子寧發現后,一小塊雞肉你推我讓,最后都禁不住淚水盈眶。
“以付出為榮,以索取為恥。”這就是袁鵬的生活信念。
在萍鄉開評選會的幾天,袁鵬說是她幾年來最輕松的日子。雖然每天都要仔細閱評上百件參評作品,但餐后總會有一段散步閑聊的時光。閑聊中,袁鵬說到劉子寧的魅力時還有些嬌羞,“當年他主持文藝晚會時,往臺上一站,那么多女生都喜歡他!”與開會時認真專注的神情不同,在閑暇時光里,袁鵬是一個愛笑的人,當我抓拍她與劉子寧散步的照片時,發現兩人都笑得那么開心,那么爽朗,如果沒有拐杖,別人很難相信這是一對經歷過人生坎坷的患難夫妻。劉子寧大學時代的驕傲依然,而袁鵬,依戀不改。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
相關新聞
官方通報保姆疑推搡老人喂其排泄物:
直播間里的“兒子們”,現原形了
銀發浪潮下,2.8億老人離“穩穩的幸
低齡老年就業引熱議:難道是跟年輕人
繞幾千里路也望向歸途:每個普通的日
愛心行動
成都彭州市仁愛志愿者:第一批40余噸
新雷鋒青年志愿者協會:結核宣傳落實
新灣鎮志愿者應急救援隊:暴雪“五必
湖北武當山消防救援大隊筑牢冬季“防
一元罐愛孩子成長
@所有人:有錢沒錢回家過年!
老年手機培訓班:拉一把智能時代走
銀行退休行長當群演:“老年追夢人
共
0
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公益訪談
公益中國網創始人王生成:公益和慈善急需進一步
【SRC·2022】公益中國網負責人曹勝利:公益,
【SRC·2022】北工商郭毅教授:以負責任的企業
【SRC·2022】北師大中國公益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SRC·2022】中國企業管理研究會會長黃速建:
【SRC·2022】全球報告倡議組織董事呂建中:低
【SRC·2022】原農業部副部長劉堅:勇擔社會責
聾人律師譚婷:讓法治之光點亮無聲世界
董強:社會組織進入鄉村服務鄉村迎來時代機遇
金錦萍:互聯網公益的共生共創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
??
?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