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是人們獲取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盲生由于喪失視覺功能,閱讀文章時靠手指尖觸摸辨字,閱讀的速度比正常人慢得多,從而影響了盲生的認知能力和寫作能力的發展與提高。作為盲校的語文教師必須根據盲生的自身特點,充分發揮漢語拼音多功能的作用,提高盲生
的閱讀速度,滿足他們對閱讀、寫作的渴望,讓他們汲取豐富的語言營養,獲得優美的語言材料,陶冶美好的情操。
一、指導盲生變有聲閱讀為無聲閱讀
盲文又稱點字,國際通用的點字由6個凸起的圓點(;;)為基本結構組成的,是專供盲人摸讀、書寫的文字符號。盲文的推廣,對盲人普及和提高文化知識水平,掃除文盲,提高思想覺悟,為盲人能平等地參與社會活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知識經濟的時代,盲文為他們提供了大量的信息,開闊了眼界,使他們不僅了解了自己,也了解了中國,了解了世界,讓他們的內心充滿了陽光。—個盲文字通常占三方,如“學校”的“學”,盲文寫法是“:.::”,學生閱讀的時候,如果一邊用手指尖辨字形,一邊用大腦辨字義,又要讀出
聲,那么注意力集中在這一個詞上,勢必會影響看書的速度。據調查,一般正常人朗讀每分鐘為150字,默讀則在400字以上。而盲生在摸讀時,朗讀速度一般為100字,默讀在200字。通過以上數字比較,可知無論是正常人還是盲人,影響他們閱讀速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發音。因此,指導學生在閱讀時變有聲閱讀為無聲閱讀,是提高閱讀速度的關鍵。這是因為無聲閱讀,文字信息不必經過聽覺而直接由指尖觸覺傳到大腦,縮短了信息傳遞的路徑。盲生的閱讀速度就可以提高到每分鐘400字。當然,要做到變有聲閱讀為無聲閱讀,要對盲生進行如下切實有效的訓練才行。
1.加強手指尖觸覺辨字的訓練。一般人默讀的過程是:文字信息——視覺分析器——大腦。而盲生的默讀過程是:文字信息——手指尖觸覺辨字——大腦。正常人在閱讀時眼腦直映,閱讀速度就很快。而盲生在閱讀時靠指尖觸覺辨字后再傳遞到大腦,感知信息的過程要
比正常人時間長。如果盲生手指觸覺辨字不敏感,就不能完成變有聲閱讀為無聲閱讀的過程。手指觸覺辨字的訓練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1)熟記聲母、韻母字形特征及點位,找出它們的規律,以便識記。從字形上,如聲母P;·與韻母iong·;聲母f:·與聲母d.:、聲母z.:與韻母ei:.等字形相對,從盲文點位上也有規律可尋,如d.:t::n::三個聲母都有4、5點位。從字形上記聲母、韻母,學生由抽象思維變為形象思維,識記起來直觀、容易,并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從點位上記聲母、韻母,學生記得牢、記得準,不易出現錯誤。學生在愉悅中反復進行訓練,達到指尖觸覺辨字一觸即知,脫口能說出
點位的程度,摸讀時速度就自然加快。(2)加強學生直呼音節的能力。盲文是拼音文字,盲生最初認字是拼讀,如“大”"d-a'’、“加”“i—i a ”、“共”"g-ong"等。這樣一來,影響學生的讀書速度,所以訓練學生直呼音節,除去學生拼讀的習慣。在這一環節中,我們可以采用多種方法進行訓練。A.熟記用字頻率高的字形,學生一摸到字形點位就能讀出音節。女口“在”“::·:”、“對”“’:;”“天氣”“::·:::”等。B.反復認讀難
拼的字。女口“群”“:;”“光”“::::”等。C.掌握拼讀規律。如盲文聲母i、q、x與g、k、h,它們字形和平共處點位相同,直D乎音節時常常出現辨字困難及錯誤現象。但是我們可以從聲母與韻母相拼時的規律找出其特點如聲母j、q、x只與i、u或i、u開頭的韻母相拼,而g、k、h卻不能與之相拼。當學生摸讀時,遇到此類情況,只需摸韻母就能判斷出聲母是i、q、x還是g、k、h。女口“看”“:;.”、“去”“:.”、“起”“:;”、“管”“::::”等。(3)指導學生閱讀大量淺顯易懂的文章。如童話小說,寓言故事等,在趣
味閱讀中即訓練指尖觸覺辨字的靈敏度,又提高了學生文學修養,同時也使學生受到了美的熏陶。總之,訓練學生指尖觸覺辨字的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經過長期不斷努力,才能獲得較好的成績。
2.加強訓練,激發盲生的緊迫感和效率感。盲生的閱讀速度慢還有一種原因,就是在很大程度上缺少緊迫感、時間觀念。由于盲生喪失了視覺功能,社會各界及家庭對其關愛備至,對盲生的要求也不會對正常人那樣,認為盲生只要有點文化,生活能自理就行了,久而久之,盲生就養成了隨心所欲、任性自由的習慣。但是盲生也同其他學生一樣,具有積極向上的競爭心理。因此,充分利用這一點,可用計時訓練法,來增強他們的緊迫感和時間觀念,利用課外活動,每天對學生進行集中訓練,訓練時間為20天。其具體做法是:(1)老師提前準備好閱讀訓練的材料和測試題。(2)學生待老師發出“開始閱讀”命令后,學生開始閱讀。
(3)當某同學讀完文章后,當即舉手示意,并從顯示的時間記錄,記下自己所用的時間。(4)讀完文章,馬上把文章收起來,憑第一遍閱讀理解與記憶筆答測試題。(5)全班同學都讀完并做完測試題后,老師逐題公布正確答案和評分標準,學生互相評分。公布答案時若有不同意見,允許學生提出來。老師或組織學生議論,或讓學生帶著問題看書,以求得到一致的意見。這樣,可以把公布答案的過程變成深入思考、理解的過程。(6)每人將訓練的數據準確地記
在閱讀訓練本上;老師將全班的數據記錄在登記冊上,以備總結用。這種訓練,可以從縱橫兩個方面進行,縱,是指學生自己過去沒有經過默讀訓練時的速度與現在經過訓練后的默讀速度進行比較;五分鐘前的默讀速度和五分鐘后的默讀速度進行比較。通過比較,分析具體情況,找出原因,制定新的訓練方案和計劃。橫,是指學生之間進行默讀速度的比較,通過比較,了解自己與默讀速度最快的學生每分鐘相差多少字,分析其原因,進行合理的科學的
改進。
由于這種訓練的時間以分鐘計算,一開始,學生的心情就是緊張的,精力是高度集中的,不容許有拖拉疲沓現象,這樣久而久之,就會養成緊張的作風,增強時間觀念。同時,由于在閱讀中加強記憶,思維活動空前活躍。
二、用雙手摸讀,擴大摸讀范圍,提高閱讀速度
普通人的閱讀速度取決于視幅的大小和眼停的次數,故有“一目十行”的說法,而盲生則不行。但是,通過對盲生雙手摸讀的訓練,也可以提高閱讀速度。雙手摸讀的優點,第一、起到定位的作用。單手摸讀,是一個字一個字摸,一行讀完后,另起一行時,常常出現錯行,不得已又回到剛讀的那一行,嚴重阻礙和降低了閱讀的速度。而雙手摸讀,當摸讀到一行的中間時,右手繼續向后摸,左手移到另起一行開端,因而提高了閱讀速度。第二是起到提示作用。雙手摸讀時,一只手摸聲母、另一只手摸韻母,在辨字的過程中,其中的一只手可以繼續摸下文。使得閱讀者能準確迅速判斷出其字。第三、雙手并用,擴大了摸讀的范圍。許多學生在摸讀時不愿用雙手摸讀。所以,要強化這方面的訓練,教會學生“十個指頭彈鋼琴”的道理,也就是說充分利用右手的四個指尖(食、中、無名、小指)摸讀,擴大摸讀范圍,提高閱讀速度。
三、訓練盲生意群閱讀的能力
在訓練學生雙手摸讀的同時,也要訓練學生的意群閱讀的能力。當學生的雙手對盲字符號有了迅速感知能力時,要引導學生進行從“點”讀到“句”,從“句”讀到“段”,從“段”讀到“篇”的過渡,即要求學生意群閱讀。閱讀時,一瞬間認一個短語,甚至一個句子,整體理解它的意思。培養學生的意群閱讀能力,首先要求學生對詞、成語勤積累,熟練掌
握漢語短語搭配的語法習慣,尋找句子的詞序和詞搭配的規律。如“發揚”常常與“傳統”等搭配、“提高”常與“水平”“能力”等詞搭配。當盲生掌握了詞的搭配習慣后,摸讀時就不會再一個字一個字拼。如:“提高水平”學生只要摸出第一個字的讀音,第二、三個字的聲母,立即就能辨認出這個詞。掌握了這種方法,閱讀活動就會變得輕松流暢。這是因
為閱讀材料中出現的字詞句越在讀者的意料之中,認識和理解難度也就越小。其次,引導學生在閱讀的時候進行大膽的想象。想象是一種比知識更重要的東西,是一切心理功能的“皇后”。我們閱讀一篇文章或一本書的時候,并不需要將每一字句全部記下來,而只要了解其中的大致內容即可。在學生掌握詞和詞搭配規律之后,學生在摸讀時,對摸讀內容便可充分發揮其想象能力,令閱讀速度加快。當然提高盲生的閱讀速度,方法還有很多種,如跳讀、略讀以及根據作品特征快速閱讀等等。
通過對盲生快速閱讀能力的訓練,優秀的學生閱讀每分鐘能達到400個字,大部分學生閱讀每分鐘為350個字。這為學生大量閱讀文學作品,提供了便利。特別是在語文教學中,為學生整體感知課文,準確領會作者的態度、觀點、情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在語文教學中,注重盲生的快速閱讀能力的訓練,不僅大大提高了盲生的閱讀速度,而且有助于促進盲生注意力、記憶力、理解力、思維敏捷力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發展。因此,培養盲生快速閱讀,是盲校語文教師在教學中一項重要的任務。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