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中國殘疾人》 王志勇
30年物換星移,她心路崎嶇,向死而生。是的,她的生活態度對許多人都意味著一種啟示,從而開始重新審視、估量自己的人生。王林梅,她動聽的名字一如她本人一樣美麗。內心的世界,同樣可以遼闊無涯。
碌碌此生,王林梅心有不甘。榮殘老功臣的父親,始終鼓勵林梅要保持軍人本色:“人生也是戰斗,辦法都是人想出來的,有了辦法,就有了轉機。”
2002年6月,昔日的戰友把一臺嶄新的電腦擺放在林梅的床前。為的是讓孤寂地生活了26年之久的林梅,通過它,架起與外界溝通的橋梁。學電腦,對于一個連坐都坐不起來,空有十指而不能曲伸的殘疾人來說,談何容易?妹夫建議她使用“智能狂拼輸入法”,林梅惟有面左而臥,右手臂才能勉強做一點嘗試動作,呈彎曲狀的手指無法伸展,控制腕部的肌肉喪失功能,胳膊抬起來,像是脫了臼的手,下垂耷拉著。無法擊打鍵盤,捶打也不成,只能是用拳頭蹭,蹭來蹭去的結果,顯示屏上自然是一片亂碼。千百遍地摸索,靠著用食指中間關節來按鍵最合適。毫無知覺的指關節接觸到鍵盤上,全憑看顯示屏出現的文字與符號來判斷自己操作得是否正確。只要一向左側躺,林梅就爭分奪秒地拼命練習。手無法掌控鼠標,更讓她大傷腦筋,只能將手心朝上,用右手腕的外側來小心翼翼地推動。
當林梅終于“寫”出一段完整的文字,內心深處涌起喜悅的清泉,堅強如鋼的她,不禁喜極而泣。接下來的日子,是柳暗花明后的別有洞天,是山窮水盡后的天高地迥。天資聰穎過人、博聞強志的林梅,給遠在千里之外的戰友,從網上寄去自己制作的賀卡,表達內心的感激和祝福。在網上,她給自己起了一個饒有寓意的網名——舒凝眉,并簽上自己的“個性留言”:過好每一天。
塵封喑啞的似水流年,漸行漸遠的錦繡韶華,在電腦屏幕上,一一復活成文字。說吧,對猝然而降的厄運,對苦甜雜糅的日子;說吧,在煉獄中的感悟,在抗爭中的淬礪……靠著地震后聽廣播、看電視、勉強翻閱文學期刊,錙銖積累起來的文學素養,加之她對于語言特殊敏感的天賦和超人的記憶力,她整整花費了兩年的時間,拼卻一腔血,終于凝聚成感天撼地的16萬字書稿《期待每個黎明》。解放軍文藝出版社正式出版后,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連續兩次播出,在無數顆心靈里激起久久的回響。所有接觸過她的人,無一不驚訝于她的樂觀,美麗,年輕和從容。一位著名報告文學作家無數次走進她布置得整齊而雅致的居室,感慨萬端地說:“每次見到她,都仿佛經歷了一次精神洗禮。”
王林梅的生命,王林梅的美麗,在這本書中得以延續。
她的傷殘程度,放在大地震的背景下比較,也是罕有的,然而更為罕有的,是她面對劫難鑄成的不幸,30年一以貫之保持的那份泰然、超然和恬然。一個人,用30年的歲月人生,告知了世界一個真理:精神的偉力至柔至剛,災難,哪怕是天塌地陷的災難,也難消弭它魅力的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