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心理學家艾伯特.赫拉別恩曾總結:一個信息的傳遞效果=7%的文字內容+38%的語音語調+55%的面部表情。言談時應注意做到:
1. 常使用禮貌用語:請,感謝,勞駕等等。
2. 談話時不要離人太近,令人有壓迫感。禮儀距離為50公分到1米,與人交談時應特別要注意保持一定距離,這體現了對他人的一種尊重。談話時表情自然,儀態端莊,姿勢端正。
3. 社交場合談話時要先弄清對方身份,以便自己談話得體,有針對性。
4. 與人交談時還應注意,不要只談自己感興趣的話題;談話內容不涉及疾病、死亡等不愉快話題,也不談對方不愿觸及的問題;特別要注意避諱隱私。
5. 與人交談時還應注意不可用過多、過于夸張的手勢,更不能用手指點對方、拉拉扯扯,拽著人家不放。
6. 在社交場合,如有聾人朋友在場,請及時將大家交談的內容轉達給聾人朋友,免得引起猜疑或誤解。
7. 與人交談時還應注意不要濺出口沫,嘴里不要咀嚼東西,不要吸煙。
交談的禁忌
1.忌打斷對方。雙方交談時,上級可以打斷下級,長輩可以打斷晚輩,平等身份的人是沒有權力打斷對方談話的。萬一你與對方同時開口說話,你應該說“您請”,讓對方先說。
2 忌補充對方。有些人好為人師,總想顯得知道得比對方多,比對方技高一籌。出現這一問題,實際上是沒有擺正位置,因為人們站在不同角度,對同一問題的看法會產生很大的差異。譬如你說北京降溫了,對方馬上告訴你哈爾濱還下大雪了。當然如果談話雙方身份平等,彼此熟悉,有時候適當補充對方的談話也并無大礙,但是在談判桌上絕不能互相補充。
3 忌糾正對方?!笆锊煌L,百里不同俗。”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考慮同一問題,得出的結論未必一致。一個真正有教養的人,是懂得尊重別人的人。尊重別人就是要尊重對方的選擇。除了大是大非的問題必須旗幟鮮明地回答外,人際交往中的一般性問題不隨便與對方論爭是或不是,不要隨便去判斷,因為對或錯是相對的,有些問題很難說清誰對誰錯。
在中國,點頭表示同意,搖頭表示反對,但在有些國家,如馬其頓、保加利亞、尼泊爾,則正好相反,點頭表示反對,搖頭表示同意。
所以請大家記住一個社交的原則:從心理上接受別人。每個人的受教育程度不一樣,職業背景不一樣,考慮的問題也不相同,所謂做人必須寬容,不要把自己的是非判斷標準隨便強加于人。
4 忌質疑對方。對別人說的話不隨便表示懷疑。所謂防人之心不可無,質疑對方并非不行,但是不能寫在臉上,這點很重要。如果不注意,就容易帶來麻煩。質疑對方,實際是對其尊嚴的挑釁,是一種不理智的行為。人際交往中,這樣的問題值得高度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