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海南日報
自閉癥的孩子接受訓練。 記者 蘇建強 攝
看過美國電影《雨人》的讀者,一定會對著名影星達斯汀·霍夫曼飾演的“哥哥”形象印象深刻,那是銀幕上有關自閉癥的經典演繹。而省人民醫院兒童健康發展科負責人李玲在收治多位患兒后指出,孩子如患有自閉癥,建議盡早治療。
怪怪言行可能是自閉癥作祟
在李玲所在的科室收治的病人中,3歲的患兒陳某非常典型:他在家里瘋狂收集大小奧特曼人物近千個,奧特曼的影碟近百張,每次經過音像店父母不給買奧特曼的影碟他絕不罷休。而另一個十多歲的中學生,則熱衷于收集有關美國白宮的資料,逢人必孜孜不倦地反復談論。
另一典型病例是:上一年級的小東(化名),從小就是個讓父母老師頭痛的孩子。他多動,注意力不集中,對大人的指令總是充耳不聞,一句話反反復復說個不停,一次上美術課,因不喜歡老師的畫竟對老師說:“老師你畫得不好,讓我來畫。”考試時因數學卷子做不完不肯上交,老師得滿校園追著他收卷子。耐人尋味的是,小東求醫時曾被診斷為中度智力低下,但期末語文考試他能得80多分,實在想不通的媽媽求助醫院,才確認孩子患的是高功能自閉癥。
事實上,許多家長對孩子的這些表現僅僅是覺得“怪怪的”,他們更多地會以為這是“孩子氣”的表現,不足為奇,“大一點就好了”。李玲說,及早診斷、對癥治療,對于自閉癥而言,顯得更加重要。
自閉癥已成兒童常見疾癥
對于正常兒童而言,孩子的天性會讓他(她)們自然而然地表達對家人、對事物的感知和認識,而自閉癥患兒往往區別于此。李玲為此提供了一個有關兒童自閉癥的簡單易行的測試方法,需要注意的是,這個方法適用于18個月以上的幼兒。
家長可以在5個問題上仔細觀察:孩子曾經玩過“假裝”游戲嗎?例如用玩具茶杯假裝喝茶;孩子曾經用過食指去指他需要、喜歡或感興趣的東西嗎?孩子對別的小朋友感興趣嗎?孩子喜歡玩“藏貓貓”游戲嗎?孩子曾經拿過東西給你或向你顯示什么東西嗎?
李玲提醒,如果以上問題的答案有兩個或更多的“不”,孩子就有自閉癥的危險,建議盡早到醫院診治。
據了解,自閉癥已成為兒童發育障礙中最常見的疾病,據報道美國患兒已從2000年的萬分之二十上升到2004年的萬分之四十。李玲認為,海南自閉癥兒童也不會少。
據介紹,省人民醫院累計接收的自閉癥患兒,已經在200人以上,而李玲所在的科室也已收治數十例病人。
療法:教育和訓練為主
李玲告訴記者,自閉癥目前沒有特效藥物冶療,主要采用以教育和訓練為主,藥物為輔的療法。目前世界公認有效的訓練是構化訓練(TEACCH)和應用行為分析療法(ABA),冶療效果取決于患者病情的嚴重程度,兒童的智力水平,教育和冶療干預的時機和干預程度,智力水平高,干預年齡越小,訓練強度越高效果越好,感覺綜合訓練對減少自閉癥兒童多動行為,增加語言等有一定療效。
“典型的自閉癥診斷并不困難,但目前在我國自閉癥的誤診率較高,原因主要在于兒童保健專業人員對自閉癥缺乏認識。”李玲說,目前國內已有不少通過教育和訓練兒童基本恢復正常的報道,家長們應該對此有信心。對于孩子的異常行為,家庭和社會也應多些寬容和理解,關注他們特別能力的發現,培養和轉化。(完)(陳成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