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關愛最弱小最困難的群體
中國有殘疾兒童1170萬,占殘疾人總數的19.5%,約占全國兒童總數的3%。殘疾兒童同樣是祖國的花朵,但他們是兒童中最脆弱的群體,也是殘疾人中最弱小的群體。
今年“六一”兒童節前夕,胡錦濤總書記看望孤殘兒童時指出:孤殘兒童是社會上最弱小、最困難的群體,他們最需要呵護、最需要關愛。各級黨委和政府都要把孤殘兒童放在心上,健全救助制度,完善福利設施,動員社會力量為孤殘兒童奉獻愛心,使他們和其他小朋友一樣,在祖國的同一片藍天下健康幸福成長。去年“六一”,溫家寶總理曾到中國聾兒康復研究中心親切看望聾童。今年孩子們寫信給溫爺爺,表達美好祝愿。溫總理親筆復信,表達了對孩子們的思念之情并提出了殷切的希望。
中國十分重視兒童特別是殘疾兒童的生存、保護和發展,相繼頒布實施了《殘疾人保障法》、《未成年人保護法》、《母嬰保健法》、《收養法》等法律法規,對殘疾兒童給予了充分關注,要求加強殘疾兒童的早期診斷、護理、康復和教育工作,改善他們的生活狀況。
各級婦幼保健機構、福利機構、特殊教育學校始終把為各類殘疾兒童康復服務作為重要內容。截至2005年底,全國已建成各級各類殘疾人康復訓練服務機構19000多個,其中大部分省級、地市級以及部分縣級機構具備了為殘疾兒童提供康復服務的能力,初步形成了殘疾兒童康復服務網絡。
170萬殘疾兒童得到康復
多年來,隨著中國殘疾人康復事業的深入發展,逐步形成了以“政府主導、有關部門各負其責、密切配合,社會力量廣泛參與”推進殘疾兒童康復的工作機制。
自1988年殘疾人康復工作納入國家發展規劃開始,連續實施幾個5年計劃,一大批殘疾兒童得到搶救性康復。截至2005年底,170多萬名殘疾兒童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復,其中73萬例肢體矯治手術使眾多肢殘兒童改善了功能;29.3萬名低視力兒童通過配戴助視器,走出矇眬世界;32.8萬名智力殘疾孩子接受康復訓練,提高了生活和學習能力;24.5萬名聾兒接受聽力語言訓練,開口說話;9.1萬名肢體殘疾兒童、5.1萬名腦癱兒童得到康復訓練,提高了生活自理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
中國殘聯專項彩票公益金項目包括的助聽器適配、肢體殘疾兒童矯治手術、用品用具配發、假肢裝配等分項目實施3年來,已使10余萬名貧困殘疾兒童受益。
康復工作仍然任重道遠
中國殘疾兒童康復工作雖然取得了顯著成績,但仍然面臨諸多困難。2001年的一項抽樣調查結果表明,中國0-6歲殘疾兒童中近35%沒有接受過任何形式的康復服務,在各級各類康復機構中接受專業服務的僅占14%。
目前,中國殘疾兒童康復工作仍處于分散救助、階段性救助階段,絕大多數殘疾兒童只能依靠家庭或臨時性社會救助接受康復服務。殘疾兒童康復工作未全面納入國家社會保障的相關制度之中,殘疾兒童接受康復服務缺乏持續、穩定的支持。殘疾兒童康復服務機構,除聾兒康復服務體系初具規模外,其他視力、智力、肢體、精神殘疾兒童的專門康復機構極其匱乏,部分領域還處于空白。
為此,有關人士指出,要大力實施重點康復工程,推進殘疾兒童康復服務能力建設,圍繞“人人享有康復服務”目標,加大社區康復工作力度,完善法規體系和保障制度建設,保障殘疾兒童康復權益。
據悉,“十一五”期間,全國將有20多萬名貧困殘疾兒童直接獲得康復救助。為幫助所有的殘疾兒童通過康復之路回歸社會,與健全兒童共享同一片藍天,康復工作仍然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