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報鄭州訊騎車長途旅行不算什么稀罕事兒,但一位腦部受過重傷、每天必須服藥維持正常體征的殘疾人,立志騎行8000多公里,宣揚奧運精神,就著實令人敬佩了。
這位殘疾人叫孫繼慧,山西省河津市人,今年39歲,曾因車禍頭部受重傷縫了18針,但傷口愈合后,大腦神經仍受到壓迫,每天必須服藥。和他一起騎行的同伴叫盧廷軍。1990年兩人愛上了自行車運動。盧廷軍昨天說:“這種運動鍛煉的是毅力、耐力、體力,與奧運精神相契合。我們就想用這種方式宣揚奧運精神。”(如圖)
今年7月30日,倆人湊了1萬元錢從河津出發,經過山西、河北、北京、天津、遼寧、吉林、黑龍江、山東,耗時48天,騎行7000多公里后,于昨天早晨到達鄭州。
照片一攤開,市民就圍了上來
飽受烈日和風雨洗禮的孫繼慧和盧廷軍,皮膚黑亮,特意穿的繡龍長衫也磨得黑亮,馬褲還開了好幾條口子。自行車上插著的小旗掉了色,但旗上“挑戰自我、戰勝極限”的口號仍清晰可見。
上午11時,綠城廣場上游人很少。孫繼慧、盧廷軍把沿途拍攝的照片攤在地上,圍觀的十幾個市民紛紛贊嘆:“去過這么多地方?真不簡單。”得知孫繼慧是殘疾人后,一姓鄧的小伙子說:“太佩服了。每個人都有祝福北京奧運的方式,一位殘疾人用這種考驗耐力、體力的方式去祝福和宣傳,我覺得可稱為‘有中華民族特色的奧運精神’。”
據孫繼慧說,每到一處,只要把沿途的照片等擺出來就能吸引當地老百姓,起到宣傳作用。
7000多公里路上的苦、甜
孫繼慧的包里珍藏著一個筆記本,每到一處孫繼慧都會請當地政府和殘聯蓋上章、寫上對奧運的祝福。60多枚紅章記錄了他們的行程,每一枚紅章下都有一段故事。
距離黑龍江省還有20公里時,兩個人餓得頭暈眼花,偏偏車胎又扎破了。那天孫繼慧的車條斷了兩次,車胎扎破兩次,車胎已經磨得很薄。他正蹲在路邊補胎,旁邊一個40多歲的女人走過去好奇地問東問西。得知真相后,陌生女人送給他們很多柿子。
路邊補胎是每天必做的功課,備用的7條自行車內胎上,幾乎沒有能再打補丁的地方,最多的一條竟落了11處補丁。孫繼慧說沿途遇到許多熱心人,一聽說他們是在宣傳奧運,主動送上吃的、提供住宿。
孫繼慧說:“騎自行車旅行后身體越來越好,只要按時吃藥,基本不會犯病。我想去別人很少去的地方,挑戰自己的極限,因此把漠河北極鄉選作北行終點。”
騎行4000多公里后,他們終于到達北極鄉。
明年將騎到天涯海角
孫繼慧的姐姐定居在河南,他說河南人特別實在。
去年是孫繼慧自助騎車宣傳奧運的第一年,他們到了西藏布達拉宮;今年選擇了漠河北極鄉;明年的目標是天涯海角。
他制作了一張中國地圖掛在家里,曾去過的地方都標了出來,粘上當地政府對奧運的祝福,當地有特色的紀念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