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殘疾人網 【感動理由】 林文照以“奇人”的姿態,進入我們感動的視野。 這位平潭縣的退休干部,早在30多年前就近乎失明,但他找到了一條足以讓自己充實的路——潛心于生命科學的研究,寫出了《生命好花園》和《擁抱世界》兩本共70多萬字的專著。 今年,林文照在世界首屆“龍文化”活動上獲金獎,與臧克家、 省文聯主席許懷中評價林文照:在非常態下,以驚人的毅力完成著作。一位殘疾老者積極向上、銳意進取的人生精神值得敬佩! 【感動語錄】 “人生是快樂的,生命如同美麗的花園一樣,可以耕耘,才能使它美好而富有魅力。” ——摘自林文照《生命好花園》 “世界上每個人都是被上帝咬過一口的蘋果,每個人都有他的缺陷。有的人缺陷特別大,是因為上帝特別喜愛他的芬芳。” ——摘自林文照《擁抱世界》 【感動細節】 苦難經歷 鍛造堅強意志 7歲那年,患病的母親離世,拋下了年幼的林文照和一個貧窮的家。 失去母愛的林文照從小就嘗遍了生活的辛酸,砍柴、干家務活他樣樣在行,家里的一些農活他也搶著干;同時,他讀書十分用功,學習成績總在當時的私塾第一名。1956年,他順利地考上了福州中等師范學校,畢業后成了平潭縣委黨校的一名教員,這一干就是21年。 1966年的一天,在一次勞動中,林文照突然感到眩目,經檢查,他視力已經下降至不到0.2,幾乎成了一個“盲人”。這對一個酷愛讀書、求知如命的人來說,是一個殘酷而又無助的現實。 但林文照很快就從悲傷中爬起來,他經常以雙目失明的奧斯特洛夫斯基成功完成《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頑強拼搏精神為榜樣,繼續在知識的海洋里縱橫遨游。 剪報資料、讀書筆記 裝了兩麻袋 林文照老先生向記者展示了他的“寶貝”:兩麻袋的剪報資料和他的讀書筆記。他說,這30多年來,他走遍縣內、省內各個圖書館,跑遍了福州大大小小的舊書攤。甚至利用出差、開會等各種機會到北京、鄭州、邯鄲等地圖書館找資料,并通過福州、廈門、北京的親朋好友,為他購買所需的圖書。30多年來他共藏書2000多冊,各種剪報資料兩麻袋,讀書筆記幾十本。 正是他幾十年來堅持不懈地學習,他的創作成功之旅才得以起航。 林文照在撰寫《生命好花園》時,光參考資料就閱讀了300多萬字;撰寫《擁抱世界》時,參考資料閱讀了400多萬字。這對一個常人來說不是難事,但是對一個有視力障礙的人而言,更多的時候只能靠著別人念給他聽,其背后付出的艱辛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 深夜來靈感 叫醒妻子錄口述 1996年退休后,林文照第一次有了寫書的想法。但對他這樣一個“盲人”來講,看書本身就難,寫書更談何容易! “當時只是想把自己幾十年來對人生的一些感悟、理解寫出來,許多困難我早就預料到了。”林文照坦言,自己退休后,視力更弱,多是靠妻子姚欽萍及子女的朗讀,幫助自己獲取資料。寫作時,他每次也只能堅持兩三個小時,寫上三五千字,而更多的是由他本人打腹稿后口述,姚欽萍記錄成文,再讓他聽后審改而成。有時夜間兩三點靈感來了,他就把妻子叫醒,為他記錄,有時一夜得這樣折騰兩三次。 就這樣,林文照夜以繼日地以每天兩三千字的寫作速度,用整整兩年的時間,完成了《生命好花園》與《擁抱世界》兩部70多萬字的專著。 而直到今天,說起自己的妻子,林文照仍是滿臉的愧疚和感激之情。他說:“冬天,平潭風大,陰冷得很,可我經常要把她從被窩里叫起來,她卻從來沒有一句怨言,一直在默默支持我。這兩本書能夠順利出版,有60%的功勞應該歸功于我老伴。” “上帝咬了我一大口” “生命如歌吟不止”,讀過林文照兩本專著的人,都可以深深地領會到,他正是靠這種價值觀、幸福觀,才幾十年堅而不摧、執著書寫熱愛生命的自強人生,燃燒起他堅忍不拔的創作激情,并不斷發出“擁抱世界”、“花園正好老來耕”的詠唱。 “每一個人都會有缺陷,關鍵是你怎樣對待和理解。”林文照認為,世界文化史上有三大怪杰:文學家彌爾頓是瞎子,大音樂家貝多芬是聾子,天才的小提琴演奏家帕格尼尼是啞巴,如果用“上帝咬蘋果”的理論來推理,他們都是由于上帝特別喜愛,被狠狠咬了一口的緣故。 因此,對于自己的視力障礙,林文照也樂觀地認為:“上帝特別喜歡我,所以咬的一口更大罷了。”他告訴記者,他已經準備開始寫第三本書了,是一些情感類或者隨筆類的題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