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商網-華商晨報 | ||
■漫畫謝學剛 噓在家也小心翼翼怕驚擾精神病患者鄰居 |
難其家人、社區都沒法管,只能“忍了”
晨報訊(記者陳莉)樓門口掏出鑰匙,手機調成振動,上樓不要出聲。
幾年來,這是張大姐進入家門前必做的一套動作。
和張大姐一樣,附近其他10戶鄰居都是進門小聲,再小聲。這樣做的目的只有一個,不去驚動樓里的一個“特殊”鄰居。
這個鄰居太嚇人了
沈陽市皇姑區松花江街13號5單元里有一個居民姓李,今年46歲,就是她讓這里的居民處處小心。
張大姐住在李某隔壁“我在自己家說話要壓低聲音,挪凳子盡量別出聲,就這樣我還是不得安寧,隔壁鄰居是重型精神疾病患者。”張大姐說出了自己小心翼翼的原因。
談話間,隔壁突然傳來“啊”的喊聲,“白天隔著一道幾十厘米厚的承重墻,都能嚇人一個激靈。”張大姐右手捂著心臟,趕忙找藥含了一顆,“半夜你睡得好好的,她這么來一嗓子,然后就是沒完沒了地大聲喊話,就算她不喊了,我也不敢睡覺,怕她什么時候再抽冷子地喊。”
不止是大聲叫喊,這個鄰居還有一個“愛好”就是鑿門。
“不一定什么時候,她就使勁鑿我家的門,”張大姐苦不堪言,“更有甚者,前一段時間她拿著把菜刀從家里沖了出來,當時我剛穿上鞋要出門,給我嚇了一個趔趄。”
張大姐說,“現在我的心臟病越來越嚴重,精神每天都要繃得緊緊的,腦袋里頭像是有個緊箍咒。”
和張大姐一樣,樓下的王大姐也是滿肚子的苦水。王大姐看著快要生孩子的女兒,眉頭就皺了起來,“都快要生了也沒有一個安靜的環境,這不前一天夜里來敲門,早晨又開始喊了。”
老父管不了社區也沒轍
為了李某的事情,樓上樓下的居民沒少找和她住在一個小區的父親。
“你說我能怎么辦,你多包涵,”這是李父接到“投訴”后的第一句話,“孩子病了很多年了,我也快80歲的人了,我沒有辦法。”
萬般無奈,5單元的居民只好找社區“告狀”,社區的答復也是,“我們也沒有辦法管這事。”
“我們去她家里也不是一次兩次了,但是又能有什么辦法呢?”社區的李書記也很無奈。在社區登記的資料里,記者找到了李某患有精神疾病的證明。李某的精神殘疾程度為二級。
“擾民”只能忍法律有空白
“精神殘疾二級的患者一般是不可以獨自居住的,”沈陽市精神衛生中心孫大夫說,“這樣的患者應該住院治療,入院時需要監護人同意。”
據孫大夫介紹,現在患有精神疾病應當入院治療的患者很多,但真正入院治療的只占非常小的一部分。“現在一些中重度精神疾病患者分散在社會,大多數由其家人照顧,還有很大一部分需要照顧的精神疾病患者是獨自居住。”孫大夫說,“不住院的一個原因就是,精神疾病患者入院治療費用很高,一個月需要幾千元。”
那么,受到“騷擾”的鄰居就只能忍著嗎?
遼寧華辰律師事務所董立新律師說。“重型精神病患者傷害到人,他的監護人應當為患者的行為負法律上規定的相應的責任。”
但是,在重型精神疾病患者“擾民”問題上,董律師說,“這在法律上還是一個真空狀態,目前沒有辦法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