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9-25 來源: 華商報
本報訊(實習記者 劉波 記者 馮強)沒有鮮花、沒有問候、沒有禮物……昨日是國際聾人節,是一個特殊群體的節日,然而,西安市盲啞學校的學生,卻一如既往地上自習、看電視,他們的節日,也如他們無聲的世界一樣,悄悄地過著。
昨日下午2時許,記者走進西安市盲啞學校時,細雨拍打著校園,冷冷清清。
據周末值班的老師崔杰介紹,由于是周末,將近一半孩子都被父母接回家了,“留下的孩子大都來自西安以外的地方,有的還從外省來”。
3樓西頭的一間女生宿舍內,十幾個稍微大點的女孩圍在一張桌子旁,邊吃著零食,邊用手語交流。在崔杰的幫助下,記者問她們:“你們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嗎?”
大家你看看我,我瞧瞧你,都不知道。
崔杰老師給她們解釋:國際聾人節,是屬于你們自己的節日。問她們在這一天想做些什么,女孩子們興奮起來,“我們想到公園轉轉,就是想看看?!币粋€扎長辮的女孩子說。
“在這一天,你們希望有人來學校和你們一起玩嗎?”崔杰問。
“當然希望!”大家幾乎都用同樣的手勢比劃著。
今年的聾人節為什么沒有活動,沒有人來看他們,崔杰不知道。
“我認為這一天最好的過法,就是讓他們和正常的孩子一起過,讓他們融入正常人的圈子,融入主流社會,”崔杰說,“這需要聾啞孩子和社會共同努力,孩子們要努力鍛煉自己的文字和口語能力,而社會,也應該給孩子們更多的關愛。”
據了解,1957年,世界聾人聯合會召開代表會議,會議期間,在歐洲各國聾人協會的提議下,討論通過了將每年9月的第四個星期日確定為國際聾人節。意義在于引起社會對聾人工作的重視,提高聾人的社會地位。
記者隨機采訪的數名市民中,都不知道昨日是國際聾人節。對此,社會學家石英表示,國際上的紀念日很多,大多數的傳播范圍不是很廣,人們不記得也是正常的,“但也從側面反映出,人們對殘疾人還不是很關注”。
石英表示,之所以設立國際聾人節,就是為了喚醒更多人對聾啞人的關注。“在這一天,人們更應該奉獻自己的愛心,尤其是醫療機構,更應該給聾啞人一些實質性的關心。”我們期待聾人節這個節日能夠真正發揮社會作用,成為聾人和這個世界溝通的橋梁。
200聾啞人與志愿者共度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