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黃金周 留出些溫馨的時間給老人
2006-10-07
    “十一”黃金周,出游、逛街、聚餐、休閑,人們以各種形式放松心情。但是,在悠然度長假的日子里,不應忘記年邁的老人,他們的心中對兒孫們總有一種期盼——“常回家看看”。

        上大學的孫子回家了,長假日程表上奶奶“缺席”

    在西安一所大學上學的冬冬回上海過“十一”黃金周,還沒有到上海,他的日程表就已經安排得滿滿的:和女友一起外出旅游、參加朋友婚宴、逛數碼廣場選購筆記本電腦、與高中同學聚會一同賞月。到上海之后,他的日程安排表上又添加了看動漫展等新內容。

    冬冬覺得事情太多,時間不夠用。但是他的時間表里卻沒有撫養過他的、已經76歲的奶奶。

    冬冬的奶奶徐大媽是個高級工程師。冬冬上小學時,徐大媽每天接送這個獨生孫子,給他做午飯。這幾年冬冬的爸爸下了崗,老人還資助過冬冬一部分學費。聽說冬冬“十一”長假要回家,老人在節前就開始為孫子準備各類食品,無奈,忙碌的冬冬并沒有為她留下任何“探訪”的時間。節日中的冬冬,可能已把奶奶為了他上大學所做的付出,也忘得一干二凈。

    黃金周,年輕人或聚會,或旅游,期間的喧嘩更容易襯托出“空巢”老人的思親、冷清。兒孫們要抽空去探望自己的老人,陪他們說說話,將是個溝通心靈、追昔撫今,凝結親情乃至釋放壓力的好時機。

    記者從上海民生敬老院了解到,十一黃金周期間,這個敬老院的350位老人中只有20余位老人被兒女接回家過節,其他老人都呆在敬老院里。

    上海民生敬老院的負責人告訴記者,在敬老院的350位老人中,超過90%的老人都有子女,而且大多還不止一個。除了春節被家人接回去的人數稍微多一點,其他節假日接老人回家過節的并不多見,特別是在黃金周,并沒有太多人對老人進行更多的關注。

    過節,老人最需要的是關愛和交流

    家住上海閔行區的李大媽,過節就盼著女兒來和她聊聊天,說說貼心話。可是,女兒像風一陣地跑來,放下買的食品,問候了幾句,匆匆就走了。

    在上海大木橋路的一幢樓房里,75歲的張大媽的腳指甲長得已經卷起來了,她的眼神不好,自己剪不了。老伴也已過世,平時家里有個小時工只管燒飯,其它事情還是要靠自己料理。她很想兒子過節回家,能給她剪一次腳指甲,但兒子每次來總是給些錢,就走了。

    上海民生敬老院的工作人員邢雅菊說,老人最需要的就是關愛和交流。其實他們對兒女們的要求并沒有太多,也不需要外出游玩,只是渴望兒女們陪在身邊說說話,幫助梳梳頭,洗洗腳,給一些關愛就非常滿足了。

    復旦大學社會學系于海教授指出,對老人的愛護體現一個城市的人文水平,整個社會應該倡導年輕人要有親情責任感。在中國傳統的觀念里,對親人的這種責任感是非常重要的,人文責任、道德成就也是考核一個人的標準。

    一個人的人生成就不能只看他擁有多少物質財富,而應該將他的道德成就也作為其中的一個標志。“忙”并不能成為沒有時間陪老人的一個借口,關鍵在于兒孫有沒有體貼父母、孝敬爺爺奶奶的愛心和責任。

     “黃金周” 應體現對老人的“精神贍養”

    “黃金周等同于旅游周,這是一個誤區!”上海大學社會學系胡申生教授指出,目前,對黃金周宣傳過于夸大其詞了,黃金周弄成了“全民旅游”,好像不出去旅游不算過黃金周一樣,這是片面的。

    對于老人來說,他們也應該是享受黃金周的一個成員。胡申生認為,老人享受黃金周不一定非要去旅游,老人并不需要物質上多少給予,而更需要多的“精神贍養”。兒女們幾句叮嚀,幾句問候,帶他們去附近一些比較清凈的地方走走看看,他們就會非常滿足。

    上海有關研究機構的統計數據顯示,60歲以上的戶籍老年人口將從2001年的246.61萬人快速增加到2010年的325.63萬人。戶籍人口的老齡化指數2001年已達18.58%,也就是說在五六個人中就有一位老人。

    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心身醫學科李春波博士介紹,目前上海8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占到老年人總數的16.3%。調查發現,85歲以上的老人患有癡呆癥的約占24%。兒女要特別重視與老人的心理交流。

    記者采訪發現,常回家看看,與父母交流思想,不僅對老人的身心健康有好處,而且對于兒女們來說也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旅居美國的楊先生,在國外由于工作壓力大,一度患了抑郁癥,無法與同事正常交往,思維緩慢,工作嚴重受影響。今年春節他回到上海,和父母進行了一次多年沒有過的長談。他發現在和父母交流中,心情有了好轉。后又回到美國,不久居然可以正常工作了。

    李春波認為,抑郁癥患者多與家人、友人溝通交流,是一種心理治療、社會治療的有效方法。近幾年孤獨老人患抑郁癥的也在增加,兒孫如能主動與老人交流談心,對緩解癥狀十分有益。可見,常回家看看,有著積極的社會、心理功能。

    胡申生教授認為,黃金周是子女對父母進行贍養的一個大好時機,特別是在大城市,年輕人應該利用黃金周長假,補上對老人進行“精神贍養”這一課。

來源:東方老人網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