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高級知識分子,一名普通的共產黨員,不圖名不圖利,三十年來撫養、照顧二十多位沒有血緣關系的農村陌生的鰥寡老人――他究竟圖的是什么?
盛夏,連日的高溫讓人困乏,也讓人眩暈郁悶。而河北省任丘市殷邊村村委會主任張發祥與4位村民,不畏酷熱,興高采烈地抬著一塊寫有“濟困楷模”的鏡匾,來到華北石油管理局綜合八處二離退休職工管理站,將鏡匾交給管理站領導,其送匾目的是對退休高級工程師隗有清同志的無限感激。
撫養老人,尤其是撫養的與自己沒有血緣、與自己互不相干的農村老人,他(她)們體弱多病不說,衛生條件極差,和這些老人經常在一起相處,一般的人是難以接受的。隗有清不愛琴、棋、書、畫,也不善歌舞,卻選擇了與老年人聯絡感情。他用一種精神、一種品質,以一顆金子般的心做出了許多閃光的“真情小事”。他不僅用愛心溫暖了老人們心底的世界,也同時豐富和充實了自己的人生,讓世界充滿愛。
老隗不但自己去村里照顧老人,還動員全家人為老人服務。他經常帶宗圈和蘇維新等老人到浴池洗澡,同事見到并不以為然。逗他說:老隗可以呀!對親爹和岳父都很好啊!老隗并不多說什么,只是一笑了之。時間長了,就有問的:你們家那里來的那么多“老”親戚?那時,候單位的人不知道這些老漢與他非親非故。這些老人或是孤單一人,或是老倆口,不論是孤老頭還是寡老太,從吃的葷素、用的鍋、碗、瓢、勺,以及住的穿的,樣樣都掛記在隗有清的心中。凡是逢年過節他都要多做些好飯菜,挨家送到老人手中,看他(她)們吃完后才離開。
這么多年,隗有清說不清楚自己究竟幫助過多少鰥寡病殘老人;給老人的錢、物有多少也無法統計。村民們介紹,隗有清常年幫助過的鰥寡病殘老人大概有20多位,交往幾天、幾個月的無從計算。常年照顧的,散居在河北省任丘市三杰村、殷邊村、北小征村、肖樓村、陳場村、南小征村、長洋淀等村莊。六七十歲以上的老人有:張久齡夫婦、宗圈夫婦、陳拐全、李秀蘭、李樂和、廉寶增、蘇維新、趙俊臣、崔大勉等。提起隗有清,鄉親們感激他的話語說不盡,說他做的感人事跡道不完。
摸清隗有清事跡,我們采取“迂回戰術”,直接到鄉村多方了解,才把事跡基本摸清楚。當時,我們在村莊里打聽“隗有清”,村民們沒有一個認識,正待對隗有清事跡疑慮時,村民問隗有清是那里的,當知道他是“油建”的(華北油田油建公司簡稱),老鄉們:是不是老隗啊?聊隗有清,他(她)們幾乎以特有的鄉土口音異口同聲地說:“老隗哈(那)人忒(特)好!”幾十年了,他們并不知道隗有清的大名,見面只是喊他老隗,因為我們的采訪,才知道好人名字叫隗有清。
三十年啊!人生有幾個三十年呢?三十年中重復著春、夏、秋、冬。“一個人做點好事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不做壞事,一貫地有益于廣大群眾,艱苦奮斗幾十年如一日,這才是最難最難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