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時間以來,本報新聞熱線不斷收到老年讀者的投訴,稱花高價購買保健品或儀器后感覺受騙。
患有泌尿系統疾病的張老先生,半年前被某公司用專車熱情地接到武昌某大酒店聽健康講座。用過午餐,一群女士向他推銷4000多元一臺的某品牌遠紅外治療儀。按對方要求簽字后,張老先生又被專車送回家,并被收走貨款。張老先生使用儀器已有半年,“癥狀未見任何改善”。
漢口的朱女士患高血壓癥,早鍛煉時經不住熱心人推銷,花830元錢買回一斗笠狀的“腦康治療儀”。推銷者稱,該儀器可有效地治療腦梗阻、腦動脈血管硬化等癥。朱女士嚴格按說明書的要求,每天戴著“斗笠”端坐45分鐘,3個月下來,病情照舊。
一種名叫“××核酸”的保健品,其推銷者做法更加“溫情脈脈”。凡聽講座的老人,每人獲贈2.5公斤大米一袋或1.5公斤裝食用油一壺。拉不下面子的退休教師李婆婆當即送出1000多元錢,只是換回的保健品“天曉得有沒有作用”。
截至9月底,市工商局“12315”投訴舉報電話和省消費者委員會,今年共收到百余起此類投訴。
19日,記者在武昌竹苑小區見到一間頻譜水治療保健儀的店鋪,上十平方米門面內張貼和懸掛著“獲國際金獎”宣傳單。記者稱要為家中老人買一臺時,店主告知售價3000多元。店內一六旬老者連稱:“這玩意治好了我幾十年的風濕病。”一太婆也迎上前說:“用保健儀后,我的中風完全好了。”
記者了解到,早在今年4月,該品牌保健儀因虛假夸大宣傳,被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查處。
據醫藥銷售商李先生透露,針對老年人關注自身健康這一現象,如今一些生產保健品和儀器的公司精心策劃“溫情戰略”,把成本不過數十元或數百元的產品,賣出數千元甚至上萬元的高價。
針對老年人的保健品日漸增加、質量良莠不齊,省中醫醫院老年科教授甘愛萍對此表示憂慮:“保健品作用有限,若使用不當甚至對身體有害或延誤病情。比如有些患者使用儀器后暫時減輕了疼痛,因此忽略了真正的病因,結果貽誤了最佳治療機會。”[漢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