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宇楠是盲聾啞學校的一名普通教師。2000年,她帶著幾分膽怯和好奇,踏進了聾兒們無聲的世界。
剛參加工作不久,顧宇楠就擔任了新一年的班主任,十多個孩子大多來自農村,離開父母后不會穿衣服、不會自己吃飯、甚至不會上廁所。面對這些,顧宇楠常常是手忙腳亂。萬事開頭難,她就對他們從最基本的生活能力訓練開始,幫他們洗臉、洗頭、洗衣服、刷鞋;教他們吃飯、上廁所,決心用師愛去開啟這些孩子被塵封的心智。
但要真正愛上這些殘疾孩子,確實不那么容易,他們有的行動不便、有的手腳不協調、有的口水和鼻涕不住地往下流……可最難忍受的還不止這些,有的學生把老師當成仇人一樣又抓又咬。顧宇楠的身上常常是青一塊紫一塊地隱隱做痛。
就在顧宇楠感到彷徨的時候一件小事感動并改變了她。一次學校聯誼演出,她第一次看殘疾孩子們表演,尤其是看到聾生們表演的舞蹈,顧宇楠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樣一群有著聽力障礙的孩子居然把自己的舞姿同音樂結合得如此完美。顧宇楠的眼睛模糊了。
小悅是一個聽障加輕度智障的女孩,自理能力很差,就連最基本的上廁所都不會。訓練她學會控制大小便、上廁所便成了顧宇楠日常工作。起初,她躺在廁所地上又哭又鬧,顧宇楠就抱著她,哄著她,一次次、一遍遍,不厭其煩。一年以后,小悅終于能自己上廁所了。榮榮的父母離異,是年過八旬的爺爺把她送到學校的。一天晚上十點多了,學校突然打來電話:榮榮發高燒,聯系不到家長。顧宇楠立刻趕到學校,抱起她拼命向醫院跑去,整整忙了一夜。對顧宇楠來說,像這樣深夜帶著生病的學生去醫院,已經數不清有多少次了。
教聾兒可用“艱辛”兩個字來形容。為了能讓學生發清一個音,顧宇楠必須很夸張地顯示出口型讓他們觀察,再把他們的小手放在她的喉部讓他們感受聲帶的震動,同時還要借助小鏡子、紙片、哨子等一些輔助工具,讓學生模仿和感受氣流。一節課下來,顧宇楠常常口干舌燥,頭腦發脹,雙腿發軟。記得那次發音練習時,一個學生突然喊出了“老師”兩個字,顧宇楠的心一下子沸騰了,眼淚情不自禁地流了下來……
記者 傅雅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