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解放網-新聞晚報】
玉香應和羅衛平
她來自西雙版納,來滬尋找10年前資助她讀書的上海叔叔。
兩年前,她和他失去聯系后,輟學在家。10年后的今天,他們終于相聚在上海,上海叔叔為她找到工作,并四處奔走聯系學校,希望她在上海重新捧起課本。
10年前采茶姑娘受助
“羅叔叔打電話來時,我正在田里采茶。”說這句話的女孩名叫玉香應,今年18歲,云南西雙版納人。玉香應說的羅叔叔叫羅衛平,一位上海老知青。
10年前,羅衛平通過上海希望工程辦公室電腦隨機配對,捐助玉香應。玉香應也成為西雙版納自治州第一批希望工程受助學生。
“受捐助時,我才上小學二年級,父親長年生病,母親干農活賺的錢,全給父親治病了。不是羅叔叔,我可能小學二年級就輟學在家了。”玉香應說,每年開學時,羅叔叔都會準時地將學雜費送到她手上,8年間從未間斷。
“8年后,我初中畢業,以優異的成績考上當地高中。也就是在這一年,我和羅叔叔失去了聯系。”玉香應說。
“沒有羅叔叔的電話,就寫了很多信,可沒有一點回音。以為羅叔叔覺得我成績不夠好,再也不理我了。”最終,玉香應因為失去資助而輟學在家。
老知青重續捐助緣
“輟學后,我就只好幫母親干農活賺錢,給父親治病。”玉香應的手看上去比同齡人粗糙得多。“云南產茶葉,農活也就主要集中在采茶、選茶上。”說起茶葉,玉香應露出天真的笑,“我一天能采50斤,比媽媽都快!”
“那時只知道多采茶,就有錢給父親治病。從來沒想過有一天會來上海,也不埋怨羅叔叔。”玉香應沒想到會再次接到羅叔叔的電話。
“淚水忍不住就流下來了。后來知道,羅叔叔是因為生病,無法和她聯系,心里好痛,媽媽也哭了,一家人都很難過。”玉香應擦去滿面淚水說:“羅叔叔知道我輟學了,說了很多抱歉的話,今年4月還到云南來看望我們,說要把我帶到上海讀書、工作。8月,羅叔叔再次打電話過來說,一切都準備好了,要讓我在上海學校讀書,隨后羅叔叔就把路費寄了過來。”
“讀書一直是我的夢想”
“讀書一直是我最大的夢想。”玉香應說,比起村里的其他孩子,她幸運多了。
現在玉香應住在受羅衛平資助的另一個女孩家。“我們形同姐妹,姐姐每天下班后都來接我回家。”目前,玉香應在羅衛平一個朋友的茶葉店臨時幫忙賣茶葉。
“怕孩子認生,茶葉是她最熟悉的,她會有種親切感。”羅衛平說,他正積極為女孩聯系學校,計劃等玉香應讀書畢業后,再找正式的工作。
“孩子太可憐了,這么小就幫家里干農活賺錢。想讀書又沒條件。幫她是力所能及的事。”羅衛平如今已退休在家,每天卻忙忙碌碌。在他的手提袋里,裝著幾百個希望工程貧困學生的名單。受他捐助的有200多個。“這個孩子是個孤兒,每年評‘三好生’;這個孩子母親去世了,父親殘疾,考上了交大……”提起口袋里的孩子名單,羅衛平如數家珍。“玉香應是第一個接到上海來的,過幾天還會接個男孩到上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