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床上的劉桂華)
車禍現場救傷員
今年10月3日,中秋節迫近,正是外出的人們渴望回家團圓的關鍵時節。這天中午,劉桂華與其他旅客,懷著同樣的心情,乘坐湘運公司從懷化汽車西站發往芷江縣城的中巴車回家,他坐在該車最后一排。當車行至320國道芷江公坪鎮孫家沖地段一拐彎處時,加速上坡的中巴車突然與迎面而來的一輛翻斗車相撞。隨著一聲巨響,強大的慣性,將劉桂華高高彈起,撞到頂部后拋到了車中部、被摔倒在過道中間。
過了好一會,如做了一場夢的劉桂華逐漸清醒過來,意識到發生車禍了。他曾經遭遇過四次車禍,有了“經驗”。因此,他首先檢查自己是不是頭腦清楚和受了傷。下意識地摸了摸已感覺疼痛的后腦勺上巴掌大的腫脹部位,還好,除此之外,其他部位還沒感覺到疼痛。他環顧四周,發現車窗沒有一塊完整的玻璃,地板上到處流著血,車內一片狼籍,被血腥味、焦臭味充斥著……
忽然,“救命”的呼叫聲從劉桂華旁邊的座位下傳來。這時,他清醒地意識到,有許多人的生命系于一發,必須馬上救人。容不得多想,他隨即扳開座位,一位20多歲的婦女將兩歲左右的男孩高高舉起遞給他。劉桂華趕忙喊女乘務員在車下面接住小男孩。接著,腳被卡住、已經嚇癱了的婦女腳被他費勁的弄開,抱出了窗口。
“弟弟,救救我……”這時,旁邊又有求救聲,他發現是一位老太太。他又掀開座位,將被座位壓住的老人遞了下去。
旅客中一位是來自懷化石門的50多歲男子,醒來看見自己全身是血,嚇壞了,伸出不沾血的右手,要劉桂華拖。劉桂華拖了幾下拖不動,因為腳被夾住,搬開座位,才拖動他。這名男子掙扎起來,見自己衣沒有一處是干凈的,渾身是血,害怕極了。其實,那血全是別人的,當時他不知自己傷勢如何,是被劉桂華攙扶著從窗口下去的。
車里有兩名旅客想試著站起來,試了幾下還是辦不到。應該是骨折了,劉桂華又摟著他們從窗口遞了出去。接著,又連攙帶抱將3人通過窗口轉移出去。
就這樣,他一刻不停地連續把多人從窗口遞下去,邊送邊喊人來幫忙。在車旁圍觀的20多人,看到他一連救出10余人,有人被感動了。一位高個男子很快上到車內幫忙,原先和劉桂華同車的田達洪在下車打完“120”急救電話后又回到車上,三人一同將車內其他受傷的乘客一一抬著從窗口送下了下去。最后,只剩下副駕駛座上一位被卡住的乘客。這時三人已精疲力竭,怎么也扯不動。這當兒,劉桂華感覺腰部和背部如針扎似的難受,連爬窗子的力氣都沒有了。他頑強地挺著,從車門下車,繞過糾纏在一起的翻斗車。這幾步,仿佛走了一個世紀,最后終于虛脫、倒在地上……
目前,劉桂華因腎挫傷出血、腰脊椎骨折躺在縣人民醫院接受治療。被救出來的人員中,有的已出院,有的還處于昏迷狀態。
(劉桂華的殘疾證)
丹心一片挽救“浪子”
劉桂華是土橋鄉土橋村上節街組農民(現在懷化經營一個小酒廠),侗族,高中文化,1958年10月,出生在一個有六姐妹的貧困家庭,先天性的小兒麻痹癥,造成右腿萎縮(芷江縣殘聯2006年4月27日為他換發了新的殘疾證,為三等肢體殘廢)。二十多年前,由民政部門牽頭、北京來的專家為他作了矯正手術。手術后,雖然比以前方便一些,但右腿還是不能彎曲,走路須靠后腳跟落地。全家5人,母親、愛人和一子一女。兒子在深圳某證券公司上班,女兒就讀于西南政法大學,目前夫妻兩人在懷化經營酒廠。
劉桂華曾經開過縫紉店,磨豆腐、種疏菜、養雞鴨、販仔豬、販玉麻都難搞過,但都不賺錢。自從做了布匹生意,他才走上了致富之路。同時,在經商過程中,逐步摸清了市場規律,并能根據市場情況及時轉行。當時做布匹生意的人多了以后,他就以打工的名義到浙江蕭山市學習皮鞋制作技術。曾經有兩名浪子,就是在他無償傳授技術并加以引導下,改過重新做人。他們中一名是新晃侗坪鄉的,另一名是溆浦縣的。他們在劉桂華手中學到技術以后,自己開了店,都已成家立業。?
土橋鄉的一個地痞,因家境貧寒,不務正業,平時專靠打架、敲詐別人過日子,別人對他恨之入骨。而劉桂華并沒有蔑視他,而是以真情來感化他:見他沒飯吃、逢年過節沒地方去,就找他到自己家里吃飯。有一次,這名地痞因涉嫌犯罪逃亡幾個月后又潛回家里。劉桂華知道后,連忙找到他,并苦口婆心規勸,要他自首。他感念劉桂華多年來的恩德,終于走上投案自首之路。在劉桂華的感化教育下,他徹底走上了改過自新之路,現已在芷江侗族自治縣城有了自己溫馨的家庭。
樂于助人彰顯真愛
劉桂華熱心幫助別人不是自今日始。
早30年前,他高中畢業、學到縫紉技術后,在土橋鄉、新晃侗族自治縣侗坪鄉、沅江市舉辦縫紉技術培訓班時,曾培訓了300多名學員。由于劉桂華自己殘疾,也非常同情、體諒貧困和殘疾學員,不僅手把手教他們學縫紉技術,還為他們減免了部分或全部學費,并負責教會所有技術。因此,在許多人的心目中,劉桂華都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
當劉桂華發現做布匹生意是一條致富途徑以后,經過兩年艱苦努力,就建了一棟磚木結構樓房。他在自己先富的同時,還熱心帶動別人富裕。被他帶出的人當中,有的買了汽車、有的建了樓房、有的開了規模達幾十萬元的商店。直到現在,還有許多人都感謝他。
去年,劉桂華將從四川學回的涼拌菜技術無償教給一名叫張安吉的下崗工人,又帶他將進貨渠道一一搞清。當今年4月的一天凌晨3點,該人在市場進菜摔傷以后,又自發為其募捐。
在近30年的經營中,別人拖欠他的債務高達5萬多元。他想到這些欠錢的不是貧困戶就是殘疾人,因此,在前年,他將帳本燒了。他認為,放棄這些債務,也算是為貧困家庭提供了一點小小的幫助。平時他只要碰上各種募捐,或者發現有老年人、殘疾人乞討,他總要幾十元、幾百元的獻上一片愛心。
目前,劉桂華又準備和殘疾人聯合會無償舉辦實用技術培訓班,將他近30年來探索積累的實用技術,傳授給和他類似的殘疾人,以幫助他們走上自立自強之路。
劉桂華雖然是一名殘疾人,他以頑強的意志、不顧自身安危、竭力搶救他人,為他們得到及時救治贏得了寶貴時間,譜寫了一曲奮不顧身救人的輝煌贊歌。人們一聽到他這種舍己救人的義舉,莫不交口稱贊。這與他平時所注重的助人為樂精神,是當前構建和諧社會、重構社會公德的楷模。
(作者:紅網記者章蓉 通訊員 申土 蔣文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