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無腿英雄帶領鄉親走上致富路[圖]
2006-11-02

新民晚報 
 

  陳志坤,一位18歲就在戰場上失去雙腿和右眼的英雄。2004年4月,38歲的他放棄貴陽舒適的生活,回到家鄉貴州省鎮寧自治縣馬廠鄉旗山村,投資50萬元,想帶領鄉親養豬致富。幾經磨難,終于培育出最適合當地養殖的種豬。誰知,接下來的事情比培育種豬更艱難、更曲折。

  10月17日,中國扶貧基金會主辦的第二屆中國消除貧困獎頒獎儀式上,殘疾人陳志坤獲得了奮斗獎。不少媒體采訪他。他說:“假如我的行為引起更多人關注農村,那最好了。我一個人肯定不行,我不是圣人,我只是個普通人。眾人拾柴火焰高,越多的人參與農村扶貧,農民就能越早脫貧。”

  要做善事被人誤解

  陳志坤特別忙,約他電話采訪,他兩次都把時間安排到了晚上8時以后。“晚上可以,我8時以后有空。”電話那頭,陳志坤好像還在算著時間。

  在一個小山村養豬到底有多難?采訪時記者忍不住問陳志坤。“跑農戶家,有些人不愿意養豬,要把情況跟他們講清楚。”陳志坤說,農民家里通常都養一兩頭豬,再讓他多養他不敢,怕養出來賣不掉,“農村信息封閉,他看到的市場就是一個鄉,他覺得肯定賣不掉。”

  陳志坤要講給農民聽的遠不止養豬,而是致富意識,跟“洗腦”差不多。

  “每天說話太多,講得口干舌燥。”陳志坤憨厚地笑著說,今天又跑了3家。

  其實,在陳志坤心里,多說些多做些都還算不上什么,最讓他感到痛苦的是,老鄉們一開始都不理解他,甚至懷疑他別有用心。無論他怎么解釋,說本錢由他出,不收利息,老鄉養豬掙了錢再還他,大家還是不相信,覺得他“不對頭”,是從城里跑到鄉下來賺他們錢的。

  “求人”養豬歷經艱辛

  旗山村一共380戶人家,分散在大山的各個角落里,山路崎嶇。從這家到那家,最遠的要走上4個小時。去那些人家時,陳志坤能坐摩托車的就坐摩托車,連摩托車也開不進去的地方,就下來走。平路他自己還能對付,一遇上山路,沒有人幫忙寸步難行。所以他出門總得帶個幫手,攙著他上下坡。有時候一天只能跑兩戶人家,時間太晚了還得在別人家借宿一晚。

  “我弟弟和另外幾個人幫我,但是他們去說我不放心,一定要自己去。”這半年來,陳志坤幾乎把每戶人家都跑到了,連最難走到的人家他也去過。記者問他,這些人家養的豬若運不出來不是白養嗎?陳志坤說,越是出不來的人家越窮,越需要幫助。

  “今年的養豬戶收成不錯,最多的一家掙了8000元。”對陳志坤來說,這是這段時間以來最好的消息。

  經商致富不忘家鄉

  陳志坤是個戰斗英雄,18歲那年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時任部隊偵察科通訊員的他不幸被地雷炸傷,失去了雙腿和右眼。被授予二等功的他,退役后回縣城享受國家優厚待遇。但是聰明能干的陳志坤不愿當個沒用的人,憑著部隊里打下的底子和超強自學能力,他練就一手摩托車修理技能,先后在縣城和貴陽開起了摩托車修理鋪,還收了幾十名徒弟,現在這些徒弟個個身手不凡,家產都在50萬元以上。

  1994年他隨妻子搬到貴陽,繼續修了幾年摩托車后,妻子心疼他身體不便,不讓他再干下去。可他哪里閑得住,又琢磨起了餐具消毒這一行,盤下一個店鋪,幾年做下來,掙了200萬元。

  為啥突然放下好好的生意不做了呢?陳志坤談起當年回家看到的一件心酸事。他在城市住久了,每個月七八十元電費司空見慣,可那一年回家,他看到一個老鄉家的電表,一個月電費才5角錢,有的人家竟然只花3角錢。“心里太不是滋味了。我是這里出去的,現在我的日子好過了,不能忘了他們呀。”

  20萬貸款成救命錢

  陳志坤決定回家鄉養豬。一向對他信任有加的妻子絲毫沒有阻攔,拿出家里積攢的50萬元給他做啟動資金。陳志坤沒料到,近兩年來,光培育種豬就把這50萬元花了個精光。

  當時他懷里揣著50萬元和一個夢想走進旗山村的時候,想的是讓旗山村每家養20頭豬,每年4000元的純收入。然而,現在他發現要實現這樣一個目標,面臨的問題還很多很多。“我真正意識到不是投50萬元就能讓農民富起來的,不是我想的那么輕松。這是一個很復雜、很漫長、很龐大的一件事,所以我覺得自己力量太小。”

  不就是沒錢嗎,想辦法找,可不能讓養豬的事半途而廢。陳志坤找到縣畜牧局,求他們想辦法,沒想到縣畜牧局一口答應,通過農村信用社,給陳志坤貸了20萬元貼息貸款。

  “這20萬元可是救命錢哪!”陳志坤隨即找來10位頭腦靈活的農民,在2006年4月成立了馬廠鄉第一個養豬協會。

  “土包子”們大開眼界

  對陳志坤來說,眼下最大的難題是要想辦法擴大規模,不僅要把旗山鄉發動起來,還要向周邊的鄉村擴展,形成區域產業。

  前不久,他自掏腰包,花2000元包了輛大巴車,組織養殖戶去貴陽屠宰場參觀,這一參觀,可讓山里的“土包子”開了眼界。“以前他們擔心那么多豬賣到什么地方去呀,這一次看到屠宰場一個晚上殺1000多頭豬,就說,三個月就能把我們村里的豬全殺光。”

  一傳十,十傳百,開竅的人更加有信心,沒開竅的人也開始心動了。

  “養豬跟修摩托車一樣,修車有好技術,才有顧客;養豬有好產品,才能發展成產業。”陳志坤說,“我們養豬要往有機食品、綠色食品上發展,形成‘生態養殖’,既不污染環境,又能產生效益。要給農民找出路,就必須找一條長遠的出路。”

  本報記者姜燕

無腿英雄帶領鄉親走上致富路

  陳志坤(中)獲得第二屆中國消除貧困奮斗獎圖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