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殘疾人的幸福,健全人的責任
人民網 2008年09月11日08:38 來源:《新京報》
喜悅可以觸摸,幸福可以傳遞。9月9日,青島盲人姑娘吳春苗以12秒31的成績打破100米T11級的殘奧會紀錄摘得金牌,出人意料的是,頒獎儀式上,吳春苗將脖子上的金牌摘下掛在自己的領跑員李佳雨的脖子上。吳春苗說:“殘奧會規定金牌只有一塊,沒有給他的,但金牌里也有他的功勞,所以我就給他掛上了。”
當吳春苗把金牌掛在李佳雨脖子上時,很多人為這溫情而浪漫的一幕而感動。殘奧會,讓我們如此清晰地看到殘疾人所取得的奇跡;殘奧會,也讓人們如此清晰地看到殘疾人與健全人是這樣密不可分。
一個社會里,殘疾人能取得的每一點進步,都離不開健全人的呵護和努力。殘疾人能夠取得成績,既是對自我的超越,也是對所有健全人的褒揚和肯定。
每個成功殘疾運動員的背后,都站著無數默默支持的健全人。我們看到,吳晴獲得女子鐵餅F35/36級別決賽冠軍,還打破了殘奧會紀錄,一個細節是,吳晴的主項是標槍,練習鐵餅才4個多月時間,奪冠后她說最要感謝的是她的教練。
奪得男子T11級別的張振,賽后深情地說:“我要把金牌獻給我的母親,作為一個殘障人士的母親,她非常不容易。謝謝你,媽媽!”
豈止是殘奧會。殘疾人的日常生活,更是離不開健全人的幫助。有數據顯示:北京市的盲道超過800條,總長度達到1500多公里,無障礙地下通道和過街天橋39座,主要路口均安裝了盲人過街提示音響,具備基本無障礙設施條件的大中型商場和酒店有235家,401座公共廁所、460家銀行、20家郵局實現無障礙……
每個殘疾人,都少不了一個生活的“領跑員”。而我們每個健全的人,都可以是殘疾人的“領跑員”,也能夠成為殘疾人的“領跑員”,也應該成為殘疾人的“領跑員”。殘疾人的權利有保障,生活有尊嚴,是所有健全人的光榮;殘疾人生活缺乏保障,缺少關愛,也是所有健全人的恥辱。
目前,我們可以為殘疾人做的還有很多。殘疾人的福利保障標準可以隨經濟發展而提高;殘疾人就業領域還存在諸多障礙,一些歧視和偏見有待消除,殘疾人的收入水平較健全人存在不小的差距;殘疾人的受教育比例不高,需要拿出更多的財政資金投入特殊學校的建設。
國際奧委會終身名譽主席薩馬蘭奇說,“殘疾人運動會是喚起人類良知的運動會”。殘疾人的生活彰顯著健全人的良知,每個殘疾人都與我們休戚與共,每個健全人都應該與殘疾人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正源于此,可以說,一部殘疾人運動史,就是一部人類呵護生命關愛生命的文明史。
因此,在某一個側面看,殘疾人權益被保障的情況衡量著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看他們有沒有被社會遺忘,有沒有過著有尊嚴的生活。
尊重殘疾人、愛護殘疾人、幫助殘疾人,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有愛,生命就會“站起來”。只要幫扶不斷,奇跡就會誕生。殘奧會終會曲終人散,尊重與幫扶卻不應散場。在當下,尚生活著8300多萬殘疾兄弟姐妹,涉及2.6億家庭人口。他們每一個人的疼痛都是我們的疼痛,他們的憂傷都是我們的憂傷。如果在健全人和殘疾人間劃一道赫然的鴻溝,又何以實踐“超越、融合、共享”的愿景?
北京殘奧會上,運動員成績不斷取得突破,紀錄一次次被刷新,這些榮譽不僅屬于運動員個人,更屬于全世界所有的人,在生命與尊嚴面前,所有人榮辱與共。(轉自新京報,版權所有,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