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疾人無障礙設施障礙重重
人行道上,條狀凸起的路面叫行進盲道,代表前方無障礙,可以直行;點狀凸起的路面叫提示盲道,表示方向轉換或目標到達;餐館洗手池一高一低,低的那個方便小孩洗手,同樣方便乘坐輪椅者;小區臺階旁的坡道可供輪椅自由通行,健全人拖著拉桿箱一樣便捷……這些都是無障礙設施。
那么,上海有多少殘疾人?正確答案是52萬。以上海常住人口1778萬計算,每34人就有一個殘疾人。
一位肢殘人說:“殘疾人也想像健全人一樣靠自己的力量出行,而不是處處接受幫助。但目前的無障礙設施還不能完全實現我們‘無障礙出行’的愿望。”
為此,有識之士呼吁,應通過立法改善我國無障礙環境,以切實維護殘疾人的生存權、發展權和參與權。
殘疾人專用電梯門被鎖住
肢殘人
今年開春的一天,盲人史阿姨順著盲道走,導盲棒探來探去,也沒碰上什么障礙物。哪知道,走著走著,一頭撞上一大塊鐵板,額頭馬上腫了起來。原來一輛卡車居然停在盲道上,導盲棒只探到車底下的盲道,卻沒探到上面的卡車,害得她白白撞疼了頭。
一位上海市民告訴記者,他家附近的人行天橋上的兩個無障礙升降梯因為沒有人看護,人為破壞嚴重,設施被盜的情況更是屢見不鮮,所以現在只能處于關閉狀態。
目前上海無障礙設施的作用究竟發揮得怎樣?記者為此進行了一番實地查看。
在人流如潮的南京路步行街,悠悠然走在盲道上,全部都是雙目炯炯的“正常人”。一個20多歲的女子在盲道上連續走了100多米,還絲毫沒有離開的意思。記者問道:“你知道腳下的這條道有什么作用嗎?”她忽閃著大眼睛反問道:“裝飾用的,對吧?”
江蘇路和延安西路口的人行天橋沒有升降梯,肢殘人在這個路口過馬路,必須繞一個大圈子。而浦東某個住宅小區內,通往居住樓的水泥坡道上堆滿了雜物,無障礙設施遭遇侵占。
采訪中記者還了解到,盡管上海地鐵每個車站都有無障礙設施,但由于各種原因其作用沒有很好的發揮出來。市殘聯曾經與上海地鐵公司進行過商討,希望能在每個地鐵站配備一兩名工作人員專門看管無障礙設施。但是隨著上海地鐵發展速度越來越快,這個辦法因所需的人力、財力資源實在太大而無法實現。
一位經常要陪同家中患尿毒癥老人去醫院治療的
無障礙設施普遍被忽視
據了解,為了使上海的無障礙設施水平與國際大都市的形象相稱,上海已于2000年3月頒布了《上海市城市道路無障礙設施技術標準》,規定所有新建、改建道路必須設置人行道手推車無障礙坡道,人行道寬
記者還了解到,近幾年,有關部門又有新規定,新造的樓盤小區內,即使是簡單的涼亭,也得留出殘疾人通道。因特殊情況需要臨時占用無障礙設施的,必須經有關部門批準同意,并設置警示標志或信號設施;臨時占用期滿,必須立刻恢復無障礙設施,否則將受到行政處罰,并可能處以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罰款。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和宣傳,盲道被隨意占用的現象比較普遍,殘疾人無障礙設施受忽視,使用效率不高。
記者在軌道交通二號線人民廣場站候車室發現,殘疾人專用電梯大門旁邊的“乘客須知”上注明,使用者必須請工作人員打開電梯。據工作人員解釋,“我們是沒有辦法才這么做的,很多健全人也擅自使用專用電梯,還曾經有人在電梯里面大小便。我們現在統一上鎖,等殘疾人和其他不方便的人需要時再開啟。”
“現在有些人往往只看到乘坐無障礙電梯給自己帶來的方便,而根本不考慮不當使用無障礙設備,破壞了設施,給真正的殘疾人出行造成了不便。”上海市無障礙設施建設督導總隊成員鄭建華非常無奈地說。
上海市殘聯執行理事會理事張國良指出,無障礙設施碰到的“人為障礙”,還與不少人不了解無障礙設施有關:盲道上停車,坡道上堆物,以使用者少為由拒絕在住宅小區建造無障礙設施……事實上,他們忽略了無障礙設施對每個人的意義。
呼吁國家制定無障礙法
家住上海的
一直關注李林森的鄭建華在得知其已去世的消息后十分遺憾。“這件事一直沒能解決,主要在于‘無障礙進家庭’還存在一些政策方面的問題。”鄭建華告訴記者,各個社區對于“無障礙進家庭”、“無障礙進社區”所采用的模式都不一樣。雖說目前90%以上都能得到妥善解決,但是部分殘疾人不能出門的情況仍然存在。對他們來說,需要的不僅是遍布城市的盲道、公共建筑的坡道和電梯,更是能讓他們自己坐著輪椅或開著殘疾車走出家門的那一小段“坦途”。
上海市市政工程研究院一位高級工程師認為,目前上海的無障礙設施大致存在三個問題。首先是無障礙設施建設存在盲點,一些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行業的無障礙設施建設至今幾乎還是空白;二是缺乏完善的無障礙設施建設管理體制,無障礙設施建設、改造和養護尚無有效的監督和管理制度;三是由于現有法規的相關條文比較原則,操作性不強,效果也不甚明顯。
一直關心無障礙設施建設情況的全國政協委員王樹明,在全國政協十一屆三次會議上提交的一份提案中,呼吁我國早日制定出臺無障礙法。他認為,必須將無障礙設施建設、改造、維護納入國家立法計劃,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才能有效地改善我國無障礙環境,縮小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新出臺的法律法規應將無障礙設施建設納入文明城市、宜居城市等項考核。對占用盲道、無障礙坡道的車輛、小商攤販、商店進行處罰。無障礙設施不允許閑置不用。殘疾人電梯和專用廁所應按標準建設并投入正常使用。民航、鐵路、交通部門的無障礙設施要齊全好用。
“建立無障礙機制,還要加大監管力度,采取獎懲措施,有利于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和服務體系建設,能夠切實維護殘疾人的生存權、發展權和參與權。創造一個和諧、良好、以人為本的社會環境。”王樹明如是呼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