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游客景點泡腳引爭議
2013年08月02日
春秋戰國年間,漢北民歌《滄浪水之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近日,中國游客在盧浮宮前水池中泡腳消暑引發熱議【詳細】,這一幕不禁讓人想起前些日子的西子湖畔的泡腳者【詳細】。景點泡腳是“中國式到此一游”的又一體現形式嗎?而對于“泡腳”行為的聲討是否是反應過激了?下面小編就帶您聆聽一下各方的聲音:
網友:多數網友認為不應過分苛責
早前,大批游客在杭州西湖洗腳的照片引起網友爭議。近日,一組國人在法國盧浮宮水池中泡腳的照片在網上傳開,再次令此種行為受人詬病。有網友認為這“煞風景”的舉動是“素質低”的表現。不過多數網友認為有不少外國人也照樣會在盧浮宮泡腳,不能摘出國人來橫加指責。
國人聲音之一:泡腳遭批是國人自卑心理作祟
前不久游客在杭州西湖里泡腳遭到公眾的批評,現在中國游客在法國盧浮宮前的噴泉水池中泡腳,再一次遭到公眾的批評,被認為是不文明行為,是中國游客低素質的表現,這也成為很多國內人的共同看法。
其實游客的一種行為究竟算不算不文明行為,說到底就是這種行為有沒有帶來危害性、破壞性,從這個層面講,噴泉池中泡腳與“到此一游”有著本質區別。游客泡腳的西湖、噴泉池都不是一潭死水,而是活水,水會循環利用,泡腳不會造成污染和破壞,這大概也是,英國的某景區噴泉池敢于明確打出了“歡迎泡腳,請勿飲用”標語的主要原因所在。
國人聲音之二:中國游客盧浮宮水池泡腳泡掉了“中華文明古國”的體統
幾位中國游客坐在池沿泡腳消暑,十分刺眼。雖然也有外國游人這么做,但是,中國游客在著名的世界文化名勝前做這種事,實在有失“中華文明古國”的體統。
選擇到法國盧浮宮這樣的世界名勝去游覽,原本應該懷有美的憧憬,很難想象,一個略有對高雅文化崇敬之心的人,能面對盛景,在水色如鏡的美池中伸得出腳。不雅的舉動只能說明,我們中國人在人類美德的塑造上還有很多功課要做。
英媒:泡腳者僅僅代表個人
BBC中文網7月31日刊載投稿文章《客觀看待“中國游客盧浮宮前泡腳”》,文章指出,在盧浮宮前的水池中泡腳肯定是一種極不文明的行為。我們不能因為“外國人也泡腳”就不承認某些中國游客的素質問題。但是也不必把中國游客在盧浮宮前水池泡腳之事放大了看,更不必上升到所有中國游客甚至是中國人的高度。在盧浮宮前水池泡腳的中國游客,其行為只代表他們自己,不代表其他任何人。
盧浮宮工作人員:泡腳現象很常見西方游客居多
巴黎旅游局一名工作人員31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法國人、尤其是青少年確實有在大熱天到水池里玩玩的習慣。只要不違反有關噴水池、泉水等地方的管理規定,人們也多多少少容忍。至于中國人在盧浮宮水池將腳浸入水池里,可能也是天氣炎熱的原因,沒什么特別的。
作為城市公共資源的水池,即使是景觀池,若成了只許觀賞和拍照,成了不可親近和戲玩的無情之水,人與水就生硬地隔離了,那水也便成為一池死水。親水,則是盧浮宮隱含的一個氣質。盧浮宮的鎮宮三寶“愛神維納斯”、“勝利女神尼卡”和“蒙娜麗莎”,她們都與與水、與海洋有著不解之緣。親水近水,是人的天性。不由想到,要是我那天有機會到盧浮宮,只要氣溫允許,用雙手或雙腳感受一下那池水,維納斯一定不會怪怨我的“粗魯”和“丑陋”。
盧浮宮因為票價便宜,影響力大,維納斯、金字塔內的木乃伊等著名雕塑、文物都在該宮殿,成為最受游客歡迎的景點之一。夏季,巴黎氣溫也很高,而在進入盧浮宮展廳入口前,游客只能在外圍廣場排隊等候,并無遮陰物,這樣一些游客為了解暑,也不可避免將腳放入噴水池內,其實這也沒什么可非議的地方,在國外,游客親近噴水池,甚至坐在地上拍照等都是十分自然的事情,不會認為你沒有禮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