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養老院老人手被拴在床頭
2013年08月06日
7月28日凌晨,89歲的郭秀英老人在養老院去世,院方承認護理存在缺陷。目前,合肥大部分養老機構硬軟件設施較差,狀況令人擔憂。
【探訪】
臨街筒子樓就是養老院
7月30日上午,記者來到郭秀英老人生前居住過的松喬苑老年護理院。這個位于太湖路邊的養老院,是用一棟兩層筒子樓改建起來的,有一個不大的小院子。院長許勤說,這里居住了68位老人。記者里里外外看了一遍,發現這里的條件比較簡陋。對此,許勤也承認,“條件差了些”。
7月31日上午,記者在銅陵路附近的一家養老院看到,這里原先是一個單位的辦公樓,共有3層,有一個院落,位置比較偏僻。老人的宿舍都是原先的辦公室改建的,一個房間里放了三張床,擺放了一個衣柜,一臺破舊的電視機,墻壁斑駁。院長劉娟(化名)告訴記者,合肥目前有大小養老機構約三四十家,除了為數不多的幾家大型養老機構條件較好外,“大部分都和我們一樣,租的房子不是很好,場地也不大”。
探訪中,記者看到,一般養老機構的一個房間里居住了約5位老人,都是床頭挨著床頭,除了簡單的桌子和柜子外,活動空間非常有限。有的養老院在路邊,室內噪音很大,老人居住的條件并不好。
在一些養老院里,記者還見到了吃驚的一幕:有的老人手腕上拴著一根繩子,另一頭拴在床頭等位置。養老院工作人員解釋說,有的老人年事已高,因為生病等原因,經常亂抓亂翻滾,“如果不拴著,老人容易摔下來,或者把身上抓破了,后果就嚴重了”。
說起這種現象,劉娟見怪不怪,直言這種現象在養老機構內非常普遍。她強調說,這么做,“一般都是征得老人子女同意的”。
【癥結】
缺錢缺人缺場地 養老院有心無力
許勤“掌管”松喬苑老人護理院已經11年了。盡管這棟路邊小樓條件簡陋,但她說,一年的租金也要20萬元。記者了解到,松喬苑的收費標準為三個等級:生活能自理,1000元/月;日常生活需要幫助的,1200元/月;日常生活需要護理,1380元/月。此外,扣除護工等人員的工資等開支,所剩無幾,生存的壓力非常大。一些養老機構負責人說,由于資金太緊張,他們想找一個條件好點的場地,也是有心無力。
除了資金緊張,養老機構的負責人都坦言,目前護工難覓,更不用說經過培訓的專職護理人員了。采訪中,記者看到,大部分養老機構的護工都是“4050”人員。劉娟說,目前一個護工的月薪至少要一兩千元,但即便如此,也很難找到。
包河大道附近一家養老機構工作人員說,每個房間每個月免費提供20度電,“超過的部分由老人均攤”。而在劉娟的養老院里,只要開空調,“電費都是老人自己掏錢”。一位養老機構負責人更是坦言,“在養老院,花錢買服務,做什么都要掏錢的”。
【觀點】
建議政策傾斜 加大資金投入
合肥市第十四屆人大代表高慧調研發現,由于資金、人力、政策等方面條件的限制,合肥市現有的養老機構,尤其是社會養老服務機構,大部分存在設施簡陋陳舊,服務質量不高、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問題,整體發展水平不均衡。
高慧認為,首先需要政府加大資金投入,養老機構在自購建設用地審批、稅費征收、貸款額度和利率等方面政府應提高政策優惠強度。
四川省人大代表顧琴芬提出了《關于大力發展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站)建設的議案》,建議政府部門在政策、機制、資金等方面保障和鼓勵居家養老事業發展。
7月30日,記者多次聯系了合肥市民政局。按照對方的要求,記者提供了采訪提綱等相關材料。但遺憾的是,7月31日,合肥市民政局明確拒絕了記者的采訪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