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一體”居家養老
來源:河北新聞網 發布時間:2013-11-11

居家養老服務探索③ 邯山區社區志愿者聯盟定期組織活動探望空巢老人。高婷攝
河北日報見習記者 郝 健 記者 林 青 通訊員 李朝英
邯鄲市邯山區積極探索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服務為依托、機構養老為補充的服務體系,凝聚志愿者、各類社會組織、熱心公益企事業單位等力量,建成了“五位一體”服務體系,打造“溫暖夕陽”服務品牌,為老年人提供個性化、多元化的服務。
10月25日,筆者在邯山廣場看到這樣一幅情景:午后的陽光照在老人們身上,他們三五成群聚在一起,下棋、打牌、跳舞、打太極拳,一派歡樂祥和。
在益民服務中心的網絡報服中心,年輕的值班員馬濤一邊盯著大屏幕上的GPS定位,一邊與一位患有阿爾茨海默癥老人的兒子進行電話聯系,告知其老人正在中華路工人劇院的廣場西側活動。
在羅城頭街道辦事處文安社區居家服務中心,邯鄲市人民醫院的醫生正在為20多位老人進行義診。
這些老人多彩的夕陽生活,源于邯山區正在推進的“五位一體”居家養老服務建設,這一服務體系使老人在家就能享受到高標準的服務,破解了老人因擔心被封閉、被遺棄而不愿意進養老院,子女贍養壓力大等難題。
“五位一體”探索居家養老新路子
邯山區是邯鄲市的老城區,60歲以上人口4.3萬余人,占全區總人口的13.2%,老年人比例居全市之首,養老問題尤為突出。為此,區民政局以貿東街道辦事處為試點,建立起獨立事業法人、綜合性公益機構性質的益民服務中心,負責牽頭全區的城市居家養老服務工作。
所謂“五位一體”居家養老服務,即益民服務中心下設一個聯動中心,將轄區大到醫院、小到理發店的各類資源整合為聯動體系,提供健康義診、身體康復、法律咨詢、心理輔導等多種服務;一支志愿者隊伍,發揮志愿者作用,提供“一對一”、“一對多”等居家養老服務;一個居民食堂,每天以保本微利形式供應午餐和晚餐,解決部分低保戶、空巢老人、殘疾老人吃飯問題;一個慈善超市,將接收社會各界捐贈的物品提供給低保家庭、4050家庭等貧困家庭;一個社區劇社,組織老年文藝愛好者在社區和聯動單位活動場所,經常性開展文化娛樂活動,讓老人老有所樂。
中心主任張全保說,“五位一體”基本上涵蓋了老人的各種需求,而這些需求都經過中心的網絡報服系統收集。報服系統集上門服務、GPS定位、保安、防火、防盜等多功能于一體,老人在家里一動按鈕,信息立刻就顯示在大屏幕上。根據老人的需求,中心馬上派人上門服務。據介紹,中心服務分為全自理、半自理、不能自理3個級別,每個級別以老年人自理程度的不同又細分為3級,收費為400—1200元不等。
邯山區民政局副局長李三才給我們算了一筆賬,請一位保姆管吃管住每月要花1500—2000元,而服務中心所提供的專業服務是一般保姆所不具備的,且收費低,很實惠。
老人足不出戶,就能享受上門服務,才花幾百元錢?2011年7月,邯山區益民服務中心剛成立時,不少市民還不相信有這等好事。家住光明大街的老金師傅最初抱著試試看的態度,繳納了半個月費用,可這一試就再也停不下來了。從去年9月起他就成了益民服務中心的“忠實客戶”。現在,他幾乎成了中心的義務宣傳員,逢人便夸工作人員服務專業、態度好,“說話耐聽”,是老年人的“理智選擇”。
“五位一體”居家養老服務得到越來越多老百姓的認可。據了解,現在已有幾千個家庭與中心簽訂了協議。
吸納社會多方力量參與建設
早在幾年前,邯山區政府就意識到,養老僅僅依靠政府是不行的,必須借助社會力量,因地制宜。
“益民服務中心目前有在職員工70名,人手不夠,無法滿足轄區居家養老的人力需求。”張全保說,“現階段,許多工作需要依靠志愿者來完成。”專業服務和志愿者相結合,為老人提供多元化、全方位的服務。
目前,邯山區注冊志愿者超過了3.8萬名,集結了河北工程大學、邯鄲學院、邯鄲職業技術學院等高校學生,邯鄲市人民醫院醫護人員及一些企事業單位職工。
“志愿者在養老體系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補充了人手,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服務成本。”邯山區貿東街道辦事處黨工委書記葛艷紅說。
“志愿者既是居家養老工程的參與者,也是受益者。”李三才說。2008年,邯山區成立了大學生社區志愿者聯盟,委托專業機構,對他們進行烹飪、家政、護理、心理咨詢等培訓,還依托聯動單位,以提供勤工儉學機會、優先推薦就業崗位等方式,回饋大學生志愿者。為大學生提供提前接觸社會、走向社會、融入社會的機會,邯山區志愿者招募活動得到校方大力支持。
李三才的兒子李文緒今年在邯鄲學院上大三,可他早就是羅城頭街道辦事處文安社區的一名志愿者。“在幫助老人的過程中,孩子變得成熟了,更懂事了。”李三才說。
“讓企業有贏利,社區養老工程才能運作起來。”張全保說。為了減少運營成本,2012年11月,益民服務中心還建立了慈善超市,除接收社會各界的捐贈,定時定量向困難家庭免費發放外,還開辟自營區限量平價銷售日常商品,面向社會微利銷售,收益用于公益事業的拓展。
無子女無收入的老人王秀是一位長期受益者。社區養老中心不定期向老人送去生活必需品,并安排專人提供免費家政服務。“本以為俺這樣的孤老太太還不得餓死在家里呀,沒想到服務中心讓俺有了這么好的晚年生活。”王秀老人說話時樂得合不攏嘴。
“‘五位一體’新型養老服務雖然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但是居家養老畢竟只是養老方式的一種,我們還需要不斷探索更多的養老服務方式,不斷完善養老服務網絡,真正實現老人有人照料、有人關懷、有人溫暖。”李三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