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可少賺錢也要接納殘疾員工
來源:燕趙都市報 發布時間:2013-11-20
28年前的一場車禍導致當時20出頭的阮寶來下肢高位截癱,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他在妻子的陪伴與鼓勵下走出了人生低谷。28年間,他做針線活、搞養殖、做板材加工,一步一步成為遠近聞名的殘疾人企業家。他致富不忘鄉里,在創業過程中堅持雇用殘疾人,讓更多殘疾人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
10月31日,阮寶來像往常一樣,早早來到了廠房,拔釘子、加工木板,動作熟練。這間200多平方米的廠房內,堆滿了木質板材,這里的工人大部分都是殘疾人。
飛來橫禍精明小伙高位截癱
在香河縣五百戶鎮孫小營村,沒有人不知道阮寶來傳奇的人生經歷。1986年,阮寶來剛結婚不到兩年,頭腦靈光意氣風發。如今享譽全國的香河家具城還沒有形成規模,但他看準了市場動向,帶領一群工人做起了沙發生意。在一次去唐山送貨的途中,由于司機不熟悉路,一個急轉彎將他和其他三人從5米高的拖拉機上甩了下來。由于脊椎神經受到重創,導致阮寶來高位截癱,脖子以下完全沒有了知覺。
“在醫院治療時的一件事讓我至今記憶猶新,一只蚊子落在我的鼻頭上,我看著它飛過來,喝飽血,看著它飛走,就是無能為力。那時候我知道,我已經成為了一個廢人。”阮寶來說,那是他人生中最黑暗的時光。
伉儷情深患難夫妻28年不離不棄
從前的頂梁柱如今躺在床上,吃喝拉撒都要妻子照顧。那時大兒子剛剛滿周歲,小兒子還在腹中。嗷嗷待哺的孩子,巨額的醫藥費讓這個小家不堪重負。“說實話我能活到現在,全是妻子給的,要不是她不離不棄地伺候我、鼓勵我,恐怕我早沒了。有時候我心情不好,不理解她的難,朝她發脾氣。她不和我計較,還講笑話讓我開心。”說到這里,51歲的阮寶來淚光閃爍。
“我跟老阮是青梅竹馬,無論他變成什么樣我都不會離開他的。那時候我只想著有一天他能好起來,我們還像以前一樣過日子。我一邊照顧他和兩個孩子,一邊掙錢養家,再苦再累也沒想過放棄。”阮寶來的妻子王秀芬說。
浴火重生做針線活、養殖、板材加工生意越做越大
在妻子的幫助和鼓勵下,阮寶來身體漸漸好轉,上半身可以做些簡單的動作了。他便開始和妻子一起為別人織毛褲腿。織一條毛褲腿可以賺兩毛錢,織七十條毛褲腿就可以換一桶油給孩子們吃。就這樣,阮寶來開始了自己漫長的創業生涯。
1991年,在朋友的幫助下,阮寶來開始第一次創業,開辦了自己的養豬場。規模雖然不是很大,但是能滿足日常開銷,逐漸還清了外債,生意也越做越順。那時候阮寶來便萌生了雇用殘疾人的想法。
“在搞養殖的時候我就雇用了兩名殘疾人給我幫忙。我自己身體殘疾,我最知道殘疾人心里的苦,不光是生活不能自理,更痛苦的是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從那時我便有了這個想法,雇用殘疾人當工人,讓他們也像我一樣自力更生,有尊嚴地生活。”阮寶來說。
將心比心為更多殘疾人提供就業崗位
2002年,隨著香河縣家具行業發展得越來越好,阮寶來看到了新的商機,他決定開拓一片新的天空——板藝加工。
因為他加工的板材質量好,又能及時發貨,客源也越來越多。很多客戶都主動找上門來簽合同,還有的客戶提出不用送貨,自己上門取貨。阮寶來說:“我知道他們看我是殘疾人,照顧我的生意,正是因為這樣,我才更應該把好產品質量關!”
就這樣,阮寶來廠子里的殘疾人也越用越多。現在工廠里16個工人中一半都是殘疾人。
王寶樹是廠子里工作時間最長的殘疾人,今年65歲,先天性下肢殘疾,平時寡言少語,來阮寶來工廠上班之前一直沒有工作。王寶樹說,“我家不富裕,而我一直是家里最大的經濟負擔,之前也想過出去打工貼補家用,找了好多地方,人家一看我有殘疾,根本不用我。”說到動情處,王寶樹不禁流下了淚水。“還是八年前,老阮得知我的情況后,主動來到我家,讓我到他的工廠上班。他手把手地教我怎么工作,給我發工資,供我吃住,我第一次覺得自己活著有了意義。之后工廠一直陸陸續續地招來殘疾人,大家對老阮的感激是沒法用語言表達的。我們只能更加努力工作來報答他。”
“說實話,我多年堅持雇用殘疾人也是因為我看到了他們身上可貴的品質,那就是做事認真、任勞任怨。他們把這份工作看得很重要,也很愿意付出。”阮寶來說。
談起未來的打算,阮寶來憨憨一笑說:“我的夢想其實很簡單,就是希望工廠能越做越大,我寧愿少賺錢,也要接納更多的殘疾員工。讓他們有事做,有尊嚴地活。我知道自己的力量是有限的,我希望有更多的人關注殘疾人這個群體,能夠為他們提供一份工作。讓他們不再受到歧視,不再成為家人的負擔。”
本報記者趙然竇云蓮通訊員李鑫周磊劉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