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疾青年:輪椅上的“作家”夢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布時間:2013-12-16
“寫作是我活下去的唯一動力!”
這句話出自文集《一根手指的舞蹈》封面,文集作者是貴州省畢節市黔西縣雨朵鎮殘疾農村青年沈江河。
34歲沈江河8歲時患上肌肉萎縮癥,11歲時因為肌萎縮和家庭困難而輟學,20歲時全身癱瘓,生活起居不能自理。
“每天早晚穿衣、脫衣都是母親幫著做的。”講起生活中的不易,沈江河的眼眶微微泛紅。
為了打發枯燥難熬的日子,沈江河愛上了看書。魯迅等文學大家的作品成了他的“小伙伴”,弟弟的中學課本他也看了個遍。他如饑似渴的在書本中汲取營養。
“我就想著要把遇到的事情和心里的想法都說出來。”沈江河告訴記者。
2003年的夏天,沈江河寫出第一篇短篇小說《逝去的初戀》,紀念他的朦朧的“初戀”。
如今坐在輪椅上的沈江河全身只剩下右手食指可以活動,正是這根食指敲出了30余萬字的小說、詩歌和散文。
“1分鐘能敲打30個字左右。”沈江河告訴記者,嚴重的肌肉萎縮讓他四肢無力,雙腿伸不直、手也抬不起來,坐在輪椅他得用左手支撐著右手手肘當臂力,用食指來敲擊鍵盤來完成輸入。
“剛開始的時候很辛苦,但很充實。”沈江河表示。
“看著孩子每天在電腦打到晚上十一二點,挺心疼的,但還是很支持他。”已年滿60的父親沈思全告訴記者。
沈江河父母均已年過六旬,家里只有不到1畝的土地,收入微薄。沈江河的弟弟也患上肌肉萎縮,喪失勞動能力。
“弟弟被政府安排到殘聯工作,每月有1000元的收入。”沈江河告訴記者,兩兄弟每人每季度有890元的低保。這就是全家人的所有經濟來源。
“寫作圓了我自己的文學夢。”沈江河向記者坦言:“我也想通過寫作賺點錢改變家庭生活,我也只能做這些了。”
2013年10月,在社會各界的關心和支持下,沈江河首部文集正式出版。
“拿到書高興得很,我讓鄰居念給我聽。”沈江河的母親不識字,她告訴記者她為兒子感到驕傲。
“我感覺自己離作家這個稱呼還很遠,但我會朝著這個目標努力的。”沈江河告訴記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