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互助團”溫暖老人心
來源:泉州晚報 發布時間:2013-12-17
互助團成員及時幫助年紀較大的老人購買生活用品并送上門
核心提示
南安市霞美鎮金山村有一個老年“互助團”,成員都是60歲以上的老人,他們24小時輪流守著熱線電話。村里哪位老人遇到困難,只要一個電話,“互助團”成員立刻上門提供生活照料、家政、康復護理、日托、心理咨詢及精神慰藉等服務。近日,記者走進這群老人,了解這種“以老助老”的養老新模式。
記者吳志明
戴涵琦 文/圖
現場 打一個電話 服務送上門
“丁零零……”下午3時許,南安市霞美鎮金山村居家養老服務站辦公室的24小時熱線電話響了起來。電話里,村里78歲的老人洪清霞說,她家里的米吃完了,油和液化氣也差不多用完了,由于年紀大出入不方便,希望有人幫幫她。
電話這頭,83歲的李永潤老人在筆記本上詳細記下洪清霞所需的物品。隨后,幾個身著志愿者服裝的老人踩著一輛三輪車出發了。他們在商店買好油、米和液化氣,便趕往洪清霞家。
洪清霞老人滿臉笑容地等在門口,見到東西這么快送來了,十分開心。她告訴記者,自己和老伴都78歲了,兒子在外地工作,老兩口年紀大了,提不動重東西。“幸好有他們幫我們代購,不用再到處跑,生活方便了許多。”洪清霞連聲道謝。
初衷 留守老人多 生活存不便
說起設立24小時熱線的初衷,金山村居家養老服務站相關負責人吳金斗告訴記者,村里大多數年輕人在外做生意,或者在外地買房,留守老人越來越多。目前全村60歲以上的老人有300多位,其中有100多位是留守老人,他們平時經常煮一鍋飯吃三頓,生活沒有規律。去年年初,村里建了養生館,70歲以上的老人都可以前往就餐,可有七八十位老人習慣在家里吃飯,生活存在許多不便。
今年5月份,考慮到老人們的需求,村里和老年協會合計,于5月25日設立了這個熱線,每天24小時都安排人員值班。村委會對村里有需求的老人進行摸底登記造冊,并與留守老人及其子女簽訂服務協議,根據需要提供生活照料、家政、康復護理、日托、心理咨詢及精神慰藉等服務。
留守老人可以通過撥打熱線買米、油、煤氣等日常生活用品,也可以讓志愿者代交水電費,還可以求醫問藥等。前不久,一位75歲的留守老人因為血壓升高,晚上10點多打電話過來,他們急忙聯系村衛生所的醫生,隨后還幫忙聯系車將老人送到醫院。
成效 三支志愿隊 老人好幫手
“目前,金山村居家養老服務站有三支志愿者服務隊伍,分別為老人志愿者隊伍29人、青年志愿者隊伍19人和巾幗志愿者隊伍21人,平時的家政服務主要由老人志愿者隊伍和巾幗志愿者隊伍負責,碰到生病要到醫院的,我們會叫上青年志愿者。”吳金斗告訴記者,老人志愿者隊伍中,年紀最大的要數李永潤,年紀最小的何建星也61歲了。
說起當志愿者,今年8月份才退休的何建星笑瞇瞇地說,老人最怕的是寂寞,有了這個“互助團”,不僅有很多伙伴一起聊天解悶,還可以發揮余熱,這對老人的健康很有好處。
吳金斗介紹,互助熱線設立半年來,共代購米150多次、油200多瓶、液化氣101次,代繳水電費50多人次,代聯系廢品收購員20多次,幫助求醫送藥50多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