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僑鄉6萬空巢老人養老難
來源:新華網 發布時間:2014-01-07
作為全國重點僑鄉,福州出國人員較集中地區有6萬位空巢老人。請不到稱心的保姆,鄉鎮級養老機構缺失,這讓經濟上相對寬松的僑鄉老人,也陷入了養老難題。正在進行的福州市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上,福州市僑聯集體提案,希望政府和社會關注僑鄉空巢老人養老問題。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福州市閩江口馬尾、長樂、連江及福清等新僑和出國人員較集中地區,共有空巢老人6萬余人。閩江口一些鄉村人口老齡化更為嚴重,馬尾長安村因大部分勞動力出國謀生常住人口只有800人,其中200多人都是80歲以上的空巢老人。
提案分析,僑鄉空巢老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子女在海外謀生,也有部分空巢老人是出國定居后因思鄉心切返回家鄉的。數據顯示,福州市新僑和出國人員較集中地區的空巢老人中,子女海外謀生的空巢老人就有近4萬人,占總數約六成;曾經出國定居的有近2000人,約占總數的3%。
受傳統觀念影響,長樂、連江等地的空巢老人普遍選擇請保姆居家養老。在當地鄉親看來,老人被送到養老院就等于被子女遺棄了。老人和子女礙于鄉里鄉親的風評,都不愿選擇養老院。據統計,在福州市新僑和出國人員較集中地區的空巢老人中,有5萬余人選擇在家中養老,約占僑鄉空巢老人的85%。
傳統居家養老的主要問題,一方面是空巢老人突發性疾病或出現意外不能得到及時救助;另一方面保姆市場混亂,保姆素質不高,老人與保姆相處是一大難題。“十個保姆八個壞。”調查中一位老僑眷發出這樣的感慨。
據了解,僑鄉保姆站均為私營,只管介紹保姆收取中介費,出了事老人投訴無門。老人常受氣,家里財物也沒有保障,保姆卷款而逃的案例不在少數。
在閩江口出國人員集中的馬尾區,空巢老人思想相對開放。記者在亭江鎮走訪發現,老人們普遍表示可以接受養老機構,但希望在家鄉就近養老,與親戚、故交、鄉鄰等一起在養老院頤養天年。問題是,城區公辦養老院人滿為患一床難求,重點僑鄉的鄉鎮級基本沒有養老院,個別基層鄉鎮的民辦養老院由于只能提供最基本的食宿,很多老人不愿意入住。
與普通空巢老人相比,僑鄉空巢老人大部分經濟條件較好。子女在海外謀生,再加上因不能侍奉老人倍感愧疚,每月都會寄回一筆豐厚的供養金。經濟條件相對寬裕的情況下,老人們需要一個能有“醫療、康復、娛樂休閑和生活設施完善的養老場所”。
在調研僑鄉空巢老人對養老機構收費額度上,大部分老人表示兩三千價格是可以接受的,而且“比請保姆更省心、更實惠”。
福州市僑聯副主席付小苑認為,解決僑鄉6萬空巢老人的養老問題,首先要優化社區(鄉、村)居家養老服務,開設適合僑鄉空巢老人需求的服務中心,提供用餐、服藥、洗衣、洗澡、護理、保健、娛樂等日常服務,讓老人在家門口就可以享受到養老服務。
在條件成熟的基層僑鄉,可參照福州市社區居家養老試點做法,為空巢老人免費安裝24小時“一鍵通”呼叫系統,解決空巢老人突發性疾病和其他意外的及時救助問題。同時,加強鄉村衛生院所的人員培訓、設備更新,提高基層僑鄉醫療水平。
此外,還要加強僑鄉保姆市場管理,做好家政服務人員的審核、登記和培訓,盡快將城區優質家政服務機構和服務項目引進或延伸到僑鄉村居。
基于目前福州市僑鄉鄉鎮以下養老機構基本處于真空的狀態,建議政府加大對養老機構建設的資金投入,鼓勵社會力量辦養老機構;根據僑鄉特點適當提高養老院建設標準,改善居住和生活設施,提供更加多元的養老服務。(蔣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