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吃百家飯為生的孤寡老人
來源:錢江晚報 發布時間:2014-01-16

靠吃百家飯為生的孤寡老人謝龍根:
世界很大,哪里是我的家
打著把破傘,從村尾一間臨時搭的小瓦房走到村頭副食店,再走回來,如是往返,就是63歲的謝龍根的一天。遇到熟識的面孔,他會傻傻一笑,更多時間只是發呆。
謝龍根孑然一身,吃喝全靠村民接濟——他拿個碗走到誰家門口,誰家就給把飯盛上。
曾有好心人把謝龍根送進敬老院,但沒多久他就待不下去了,因為敬老院里老人得自己洗米、洗衣被,而他生活無法自理。
關于謝龍根,麗水松陽縣大東壩鎮蛤湖村任何一個村民都能說上兩句。63歲的老謝是聾啞人,沒有父母妻兒。他本是附近洋坑源村人,十幾年前隨改嫁的母親來到蛤湖村,從此再未離開。
母親去世后,謝龍根再無親人,這幾年就靠村里各家各戶接濟活著。
“餓了,他拿一個碗過來,就說明要吃飯了,如果是拿個杯子,就說明渴了。這時候,他走到哪兒,哪戶人家就給他盛碗飯,倒杯水。”副食店老板娘潘英娟說,這個百來戶的村子,謝龍根在每家都吃過飯。給謝龍根一碗飯吃,在村民們看來早已成了最習以為常的事。
吃喝還好說,隨著謝龍根一天天變老,誰來照顧他成了難題。
謝龍根平日睡在村尾空地邊的一棟小木屋里,有窗口,卻沒有窗扇——或許叫洞更合適。1月的寒風,毫無阻擋地灌到床上。
村民們說,1998年前謝龍根還住在洋坑源村,生活由村會計劉長生照顧。劉去世后,他的堂弟劉來昌接棒。可因為工作調動,劉來昌后來搬到松陽縣城去了。
幾年前,劉來昌曾將謝龍根送進敬老院,可沒多久謝龍根就待不下去了。
那是大東壩鎮上的敬老院——也是鎮上唯一一所敬老院,住著20多位老人,大多是60歲以上孤寡老人,每年交給敬老院300元錢。大概是因為敬老院護工人手不足,里面的老人需要自己洗米與衣被,而謝龍根生活無法自理。
劉來昌說,現在他住縣城,很難像以往那樣照顧老謝,對于老人的未來他很擔憂。
“2012年夏天有次我去看他,發現他像是快不行了。我馬上拿了根繩子,把他綁在身后,騎著摩托車將他送進醫院。后來,掛了幾天鹽水,人就恢復了,但回想起來我還是后怕,萬一那時候沒人發現呢?”劉來昌說。(本報通訊員 葉星辰 本報記者 貝遠景 本報特約記者 葛躍進/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