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給對門老人設了“專座”
來源:齊魯晚報 發布時間:2014-02-17
楊京玲、蘇有生陪王桂蘭聊天。 齊魯晚報記者 肖龍鳳 攝
齊魯晚報記者 肖龍鳳 實習生 王亞鵬
家住甸柳街道第四社區的獨居老人王桂蘭,今年已是91歲高齡,眼睛看不清了,耳朵還靈得很。說起長壽秘訣,王桂蘭連連說,多虧了社區居委會、熱心居民,尤其是對門老鄰居蘇有生、楊京玲夫婦十多年來的悉心照顧。
不但送來湯圓
還包了素餡餃子
“早晨吃湯圓我都有點撐啦!”元宵節一早,王桂蘭剛起床,楊京玲就把煮好的湯圓送到了家里。王桂蘭高高興興地吃完,發現有點撐了。按照習俗,元宵節晚上要吃餃子,到了下午,楊京玲又早早給吃素的她包好了白菜雞蛋餡兒餃子。
蘇有生、楊京玲夫婦都是退休黨員,1998年搬到甸柳新村六區8號樓2單元101,與王桂蘭老人成為對門。自那開始,怕寂寞的王桂蘭常待在蘇家,有時一待就是一整天,吃喝都在這兒。楊京玲每做了合老人口味的飯菜也都送過去,一般一送就是兩頓的。
據甸柳第四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介紹,2011年起,王桂蘭開始享受由歷下區政府購買、每月30小時的居家養老服務;去年5月份更是升級為每天8小時的“一對一”服務,不但家里一塵不染,一日三餐也有了保障,護工還經常陪她聊天。
盡管如此,在8小時之外,特別是晚上6點多護工一走,王桂蘭還是習慣到對門坐坐,直到9點左右回家睡覺。“你又來‘上班’啦!”蘇有生、楊京玲夫婦總是熱情歡迎她。
連續好幾個月
幫老人點眼藥水
進了楊京玲家,屋里長沙發靠近暖氣片的一頭,是王桂蘭的“專座”。吃東西、看電視都很方便,還能隨時聽著自家動靜。王桂蘭最喜歡看天氣預報,好決定第二天穿什么衣服。
今年1月份,樓里通上了暖氣。在這之前,每年冬天,蘇有生都替老人買蜂窩煤,白天幫忙換煤,晚上封爐子。而每天早晨,兩口子還常因為擔心老人煤氣中毒去敲門,“要是聽著沒動靜,就趕緊給她打電話,知道沒事才放心。”
蘇有生家里原先燒著土暖,王桂蘭冬天就來蹭暖,一邊聊天一邊看電視。老人喜歡吃核桃、無花果等干果,蘇有生兩口子就剝好了給她吃。
去年,王桂蘭生了病,連續幾個月需要每天換膏藥,眼睛一天點三次眼藥水,這些都由蘇有生、楊京玲代勞。更有一次,王桂蘭使用開塞露時把瓶蓋塞進去了,跑來“求救”,楊京玲二話沒說用手給掏了出來。
做鄰居就得
相互有個照應
王桂蘭以前也是個熱心人。她搟的面條、蒸的饅頭都非常好吃,每次做了都給鄰居們送去;針線活兒也做得好,有一年冬天給鄰居們縫了14件棉襖。現在腿腳不方便了,除了對門蘇有生夫婦,其他鄰居們也都非常關心她,常替老人跑腿,有好吃的也時常惦記著她。居委會、街道辦乃至區里、市里的相關工作人員也經常上門慰問老人。
與老人相處這么多年,蘇有生、楊京玲夫婦對她有了深厚的感情,一天不見就會掛念她,總要敲門去看看。對于照顧王桂蘭,楊京玲說都是舉手之勞,“誰都有老的時候,做鄰居就是得相互有個照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