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讀12年老年大學不愿畢業
來源:中國寧波網 發布時間:2014-03-03
圖為坐在電腦前的婁仁法老人。
怎樣才算“活到老,學到老”,做一個最牛“學霸”?寧海的婁仁法老人給出了答案:98歲還能上老年大學;電腦打字、編版、“PS”樣樣都行。
“人活百歲不稀奇,但還能像我這樣玩電腦、讀書的,恐怕不多了吧!”老人想要擺一個擂臺,看還能不能找出第二個來?
讀了12年老年大學仍不想畢業
婁仁法是土生土長的寧海人,1916年出生。老人有兄弟姐妹四個,家境困難,小時候只讀了幾年夜校。成年后,婁仁法去了上海工作,86歲那年,回到寧海老家居住。
到了家鄉,老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報名上老年大學。這些年來他學過計算機、攝影、書法、詩歌、推拿等課目。老人的學習勁頭也感染了家人。有一年,老人65歲的二兒子到縣老年大學報名參加電腦班學習,沒想到這門課早已畢業的婁仁法老人又報名重學,“怕他不好好學。”在父親眼里,65歲的兒子還是孩子,得“監督”著。年近百歲的老父和65歲的兒子同窗共讀,成了一道特別的風景線。
從不缺課、遲到的模范生
老人今年報讀的是文學和影視制作兩門課。他沒有把上老年大學僅僅是為了打發時間,學習上一直很認真。在寧海縣老年大學當了12年教務長的褚孔文老師對老人印象很深刻。他說老人從不缺課,聽課很認真,做筆記也勤奮。
陳萬申老師回憶說,5年前,老人讀完《中草藥》一課后整理了一本聽課筆記,跟我們說要打印成冊,給新學員當教材。我們想,萬一老人記的筆記有紕漏,好事豈不成了壞事?于是,就把他的聽課筆記和講課老師的備課筆記進行核對,結果發現基本不差,有些內容甚至更詳盡,這讓大家很是敬佩。
在老人床鋪的一個角落,整整齊齊地疊放著半人高的筆記本和學習資料,“平時要用,放在床邊方便翻閱。”翻開這些資料和筆記,里面被藍、紅不同顏色的筆作了記號,旁邊還有許多注解。
鮐背之年“出書”十余本
老人讀書用的雙肩包舊了,還縫補過。生活樸素的他,添置學習設備卻很舍得下“大手筆”。家里有4臺電腦,房間里放了兩臺,還配了打印機。正是用這些設備,老人打字編印了10余本“書”。說是書,也就是老人整理的聽課筆記。
老人說,他在老年大學報的第一個班就是電腦班。當年86歲高齡的他,拼音不會,五筆不會,打字成了一道難關。于是老人去書店里找資料,終于從英國一家軟件公司的產品中得到了啟發,費時一年多自創了一套用數字鍵盤打字的“幾何碼輸入法”。由于這種輸入法適合老年人使用,當時跟著他學的“老同學”還真不少。
后來有了手寫輸入,他的“幾何碼輸入法”受到了冷落。于是老人繼續“開發”適合老年人用的輸入法,不久,他又編寫出了一套受老年人喜歡的“五筆”輸入教材,足足有77頁。
老人住在三樓,家離學校有3.5公里遠。這兩年,老人乘公交車去讀書,以前他一直是走路去學校的。“上學嘛,就得有毅力,能堅持。如今,我把年輕時想學的都學了,又圓了大學夢,多好啊!”老人很開心。馮小平 水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