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發帖尋廚房為患癌母親煲湯
來源:成都商報 發布時間:2014-03-07
6日上午,四川女孩小艾(化名)在天涯社區論壇發帖“求廚房”:母親在四川省腫瘤醫院住院,自己在成都沒有朋友,求一個能夠煲湯的地方,媽媽患癌癥想喝我做的湯,愿意做一餐飯作為答謝。字里行間,情真意切。網帖發布后,網友紛紛表示為其孝心感動,有人給她鼓勵,有人愿意提供廚房。由于很著急,小艾在沒等來好心人電話時,就已花720元租了一天酒店公寓,做了一碗“高價湯”。她說,雖然花費不少,但很值,因為這是對多年沒能對母親盡到孝心的補償。(記者王梅攝影記者劉暢)
營養專家提醒
術后不宜喝排骨湯
濃米湯更合適
四川省臨床營養質控中心主任、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胡雯介紹,就直腸癌手術患者來講,在術后前期要注意補充碳水化合物,以此補充能量,有利于傷口恢復。而且必須是無渣的,此時濃米湯比較合適。
胡蘿卜排骨湯對小艾母親目前的狀況是不合適的。排骨湯脂肪含量太高,容易引起腹瀉;湯內營養和能量不夠。湯的作用主要是提鮮味、開胃口,主要營養成分還是在固體食材中。
母親術后她發帖求廚房想燉湯
小艾(化名)的帖子是昨天上午10點半發到論壇的。她說,自己當時真是無計可施,只想著一個目的:給母親煲個湯。而發帖“求廚房”的原因是,她一直在深圳工作,老家又在遂寧,在成都親友極少,做飯的場地成了問題。
她在帖子中提到,母親從2月19日被查出直腸有腫瘤起每天只喝米湯,23日確診為直腸癌后連米湯都沒喝了,只靠輸液支持營養,本周一做完手術后,一直重復喊兩個字“我餓”。看到母親的樣子,她難受得不得了,流著淚跟母親說:“等你能吃了,我第一時間就給你做。”昨天是母親術后首日進食,醫生叮囑,現在可以喝湯補充營養了。小艾唯一的想法就是,這個湯一定要自己做。
日租720元她做了碗“高價湯”
帖子發出不久就有了回應,有人建議她可以找帶廚房的日租房,也有人對她的行為表示鼓勵,不過“住的地方不能做飯”或是“離醫院太遠”。心急的小艾等不了,趕快著手找日租房。中午12點,找到了離醫院800米左右的一家酒店公寓,雖然日租房費要720元,但她絲毫沒有猶豫。訂好了酒店,小艾馬上打聽菜市場的位置買菜。
6日下午2點半,食材準備齊全后,她開始煲湯。下午3點半,成都商報記者在酒店見到小艾時,她給母親煲的胡蘿卜排骨湯已經在電磁爐上。小艾細致地舀去附在表面的油,因為母親不能吃得太油膩。她用湯勺一點點將胡蘿卜壓碎,母親現在只能喝湯,這樣可以讓營養更好融入湯中。
下午5點半,記者陪同小艾帶著給母親做的湯和給父親做的回鍋肉步行去醫院。下午6點,記者見到了小艾的父母。母親秦女士躺在病床上,但氣色看起來不錯。對于女兒執意為自己找地方煲湯,秦女士覺得“太麻煩了,喝食堂買的就行”。
昨日下午,一位好心網友何先生表示愿意給小艾提供廚房。何先生告訴成都商報記者,他為小艾的孝心感動,自己也沒在父母身邊,很能理解小艾想要盡孝的迫切心愿。
小艾說,母親還要住院一周左右,每天租酒店確實吃不消。今天她要回趟老家,明天返回成都后,還是需要借用何先生的廚房,“給他添麻煩了,挺不好意思。”
盡孝,是給錢還是煲湯?
小艾:曾經認為給錢就是盡孝
要親手給母親煲湯,小艾說,除了對外面買來的湯在衛生、營養方面不放心,更重要的原因是,在這之前,自認為廚藝不錯的小艾從沒正經給母親煲過一次湯。她說,為母親親手做個湯,更多是為了自己:“我為她做多一點,心里就安心一點。”
由于各種原因,24歲的小艾從小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不多。小艾是遂寧人,初中以前父母在深圳打工,自己跟著爺爺奶奶,初中開始去深圳讀書,小艾曾多次離家出走,沒上完初三就輟學了。她檢討自己,以前不孝順,讓父母操了很多心。最長時間她和父母2年多沒見面,只是偶爾通個電話。最近幾年年齡漸長,越來越覺得父母很辛苦,應該多盡孝。
在母親患病之前,她表示孝心的方式就是買東西、給錢。小艾常給父母、7歲的弟弟買各種禮物,“我想把我認為好的東西都給他們”。去年家里買房子,她執意給父母添了10萬元。做飯這件事,一向都是母親做得妥妥當當,自己伸筷子吃就行了。她很少將在深圳獨自生活期間練就的廚藝在家人面前展示。
小艾母親:多虧女兒堅持就醫
小艾的母親秦女士躺在病床上,蓋著厚厚的被子,但看起來氣色不錯。小艾父親介紹,小艾母親在前晚腸內通氣后,醫生就說可以進流食了。小艾看到父親中午給母親吃的是醫院食堂買的燉鴨湯,連說“要不得”,并急忙開始找餐具盛自己煲的湯。
秦女士說小艾是個非常孝順的孩子,并連稱自己命大。她告訴記者,醫生說手術做得很成功,也沒有發現腫瘤進一步擴散,而這一切,都是因為女兒的堅持。去年年底,她大便出血,但并未在意,春節之后情況并未好轉,小艾堅持帶她去大英縣城的醫院看,她當時還不想去。在醫院活檢確定為直腸癌,這才趕快來成都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