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烏魯木齊2月5日電 (孫亭文 魯鵬程) 提前3分鐘,或許就可以挽救一個人的生命。
5日,烏魯木齊市急救中心主任李樹林稱,該中心2014年調派“120”急救車逾5.7萬次,平均達到現場時間15分22秒,較2013年提速約3分鐘。
在烏魯木齊比較擁堵的交通中,能夠為生命垂危的病人救治“搶到”3分鐘,著實不易。
在新疆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副院長欒新平看來,有技術、善溝通、穩定的“院前急救”醫療隊伍,對于搶救患者的生命同樣重要。“院前急救”指對遭受各種危及生命的病人在到醫院前進行的緊急救護,包括現場緊急處理和監護轉運至醫院的過程。
欒新平告訴記者,烏魯木齊市在全國首家推出的《院前急救以獎代補資金補助辦法(暫行)》,對于穩定“院前急救”隊伍的“軍心穩定”起到很大的作用。
烏魯木齊衛生局局長劉文生說,為滿足城市突發事件應急保障和居民院前急救的需求,從2014年8月起,烏魯木齊“120”急救車組每有效出診一次,烏魯木齊市將為院前急救站點運行補助200元(人民幣,下同)。
上述就是烏魯木齊在全國首家推出的“院前急救”以獎代補的辦法。劉文生說,每年投入不低于1000萬元,來保障城市生命線“救護通道”的順暢運行。
據悉,2014年8月至12月,該市累計發放“以獎代補”資金409萬元。烏魯木齊市急救中心主任李樹林說,自新政以來,該市“院前急救”進入良性發展時期,通過調度數據顯示,“院前急救”站點工作人員積極性增強,運行效率顯著提升。
此間多家醫院負責人告訴記者,“院前急救”人員因工作勞動強度大、風險高、待遇低,缺乏相應的行業補償機制,導致人員流失,已成為大多數急救中心存在的問題。而烏魯木齊推出“以獎代補”的政策,將對“院前急救”的醫護人員及司機在一定程度上進行收入上的彌補,有利于穩定“人心”。
按規定,200元補助經費中,150元用于院前急救工作人員額外補助,50元用于院前急救站車輛運行和管理補助,并將處置規范、及時高效、患者滿意均納入考核機制。
李樹林說,并不是所有的出車都有補貼,而是必須有效的出車才能拿到補貼。
5日,烏魯木齊市急救中心對30家烏魯木齊市“120”網絡急救站進行授牌。李樹林認為,目前的站點相對于烏魯木齊三四百萬的人口,可謂“相形見絀”,好在2015年該市還有12個網點將投入使用,屆時該市生命救護通道將更加通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