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沒有辦法的辦法”,讓不少網友“心酸不已”,而關于養老的話題也一直在網上延續不斷。8日,記者連線正在進行中的省政協十一屆三次會議,了解到省民盟、省民建等均提出了養老方面的提案。
廣東人口現狀
每8人中1位超60歲老人
據了解,截至2013年底,我省60歲以上老人有1157萬,占總戶籍人口的13.2%,而且每年以3%左右的速度遞增。也就是說,當前我省人口中,平均約每8人中就有一位60歲以上的老人。
居家養老還是養老院養老?這已成為讓不少人煎熬的選擇。網友“hzy1942”發帖建議,要著力解決好居家養老的社會問題。其建議,按照老人的健康狀況進行分類,對于基本喪失自理能力的老人形成“形式上獨居家中養老、實質上社會集體養老”的模式,依靠家庭、社會志愿者和社區公共服務三方面力量共同應對。
相關險種缺失
提案建議設醫護保險基金
省民盟的調查顯示,目前我省已初步建立起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支撐的養老服務體系,但失能失智的功能性損傷老年人、“純老家庭”(獨居老人、老夫婦兩人共同生活、兩代以上老人共同生活以及家庭實際居住成員均在60歲以上等情況)的數量有增無減。提案分析指出,這反映了“家庭養老的功能正在弱化”。
根據現行《保險法》,城鎮社會保險五大險種中,有3項均為就業年齡段的失能險種,卻沒有一項為養老年齡段的失能險種。
省民盟建議廣東要盡快建立老年長期醫療護理保險制度的地方法規,確保長期醫療護理保險依法運行,“建議分步實施,量力而行,積極推動廣州、深圳以及珠江三角洲城市作試點先行一步。”省民盟還建議要設立長期醫療護理保險基金,通過調整基本醫療保險統籌金和個人賬戶結構進行籌集,財政給予補助并根據基金支出情況逐步增加補助標準。同時接受企業、單位、慈善機構等社會團體和個人的捐助。
實現“老有所養”
試點建立綜合養老社區
如何保證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居、老有所樂?
有網友認為,在養老金并軌改革的背景下,多數老人的退休金大致已經能夠達到“夠用”的水平。但問題在于,養老金夠用了,社會養老服務的供給能跟得上來嗎?對此,省民建的提案建議,可在廣東試點城市的城郊建立大型綜合的養老社區,將中端消費群體定位于養老社區的主消費群。
省民建提案建議,引入針對不同年齡階段老人的新型養老模式——梯度型養老模式。具體分為兩類:第一類是70歲以下、身體較為健康、生活自理能力較強的老年人,他們更傾向在家養老,更適合社區養老模式;第二類為70歲以上、活動不便、生病頻繁的老人,在家養老無法滿足他們對于醫療水平的較高要求。提案建議,可在廣東試點城市的城郊建立大型綜合的養老社區。
提案認為,可將中端消費群體定位于養老社區的主消費群,養老社區應健全多標準的醫療服務體系。具體而言,可按照老人的身體狀況分類,按照一定配比為自理能力不同的老人提供不同標準的居住產品及醫療配備。如設立社區醫院,定期進行健康檢查、疫苗注射與體能檢測,為老人制定日常養生計劃,設置全天候監控中心,定期舉辦健康講座、養生咨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