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親情邊緣、社會邊緣:農村老人的幸福在哪里?
2017-07-03來源:半月談
        “閑坐門前搖椅憩,笑看兒孫院中嬉。”兒孫繞膝、樂享天年,曾是鄉土中國一代代人夢想中的晚年圖景。如今,部分農村老人卻為了子女“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當他們日漸年老,他們在家庭中的地位愈發邊緣,生活則維持在“有飯吃,沒錢花”的狀態。

       “生命不息,奮斗不止”

  華中科技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李永萍去年在河南、陜西、山東等地進行關于轉型期農村養老現狀的田野調查發現,當前我國農村,代際關系呈現出部分失衡的特征,父母對子女的代際支持和付出越來越多,責任鏈條不斷延長,直至自己不能勞動為止。

  李永萍在河南調查時了解到,今年63歲的李群芳(化名),出資14萬元給孩子在焦作買房子,其中10萬元是向親朋好友借的。談起此事,老人是“心甘情愿”:“現在兒子買房正需要錢,你不幫他,以后你老了兒子也不幫你。兒子的負擔不輕,有兩個小孩要上學。老人活著,不是為了自己,都是為了孩子……”

  半月談記者在山西太谷采訪時看到,盡管頭發已經白了大半,體力也大不如前,74歲的胡培全仍像年輕時一樣,每日早早起床,趁著天氣涼快做會兒農活,等中午最毒的日頭過了,又揣上餅子下地,一直干到天黑。“咱就是種地的,能動彈就得干,掙多少是多少,至少自己養活了自己,不給兒女們添負擔。”胡培全說。

  除了要自養、要資助子代,更多的農村老人還擔負起了撫育孫代的職責。山西長子縣農民劉愛萍抱著兩歲的小孫子告訴半月談記者,兒子和媳婦都在外打工掙錢,白天只能自己一個人帶娃,還要做飯、拾掇家,經常一天下來累得腰酸背疼。“那也沒辦法。現在人家用你你不管,落下埋怨,等以后你老了人家也不管你,就算管心里也不舒服。”

  半月談記者在多地調研發現,當前農村老人中“管了自己管兒子”“養了兒子養孫子”的現象較為普遍,一些老人勞累一生,甚至在兒女成家后,仍然在為兒女持續付出,直到自己不能勞動為止。豫北一位農民甚至用“生命不息、奮斗不止”來調侃自己的處境。

  一旦他們不能勞動,不能依靠“自養”為生時,大部分老年人都會陷入一種極端內疚的狀態。

  有飯吃,沒錢花,有苦無人訴

  近年來,國家通過新農合、新農保等一系列政策,為農村老年人提供了基本生活保障。不少老人反映,養老金每月發到手上,可以維持基本吃喝,心里踏實不少。盡管如此,在一些地方部分老人依然過的是“有飯吃、沒錢花”的生活。

  半月談記者采訪了解到,目前農村老年人的收入來源主要包括個人勞動收入、子女贍養費和政府基本養老金三部分,其中子女贍養費具有不固定性,因此當老年人失去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時,政府養老金就成為他們最為重要的收入來源。

  “比如一對老年夫妻,每月能領160元的養老金,老兩口一個月差不多吃60元的面,油、蔬菜、副食花差不多100元,基本的吃喝還是可以維持,但想吃肉或者更好的副食就不太可能,要是有疾病、人情往來、煙酒等開支就更加不夠。”山西太谷小王堡村村民成萬香給半月談記者算了一筆賬。

  山西省農科院一項針對晉中一個典型農業村的調研顯示,該村普通老人年均消費支出是4482元,僅相當于該村平均消費水平的40%;其中每年人均飲食支出為1335元,日人均飲食支出僅為3.66元。

  用錢的地方多、收入又少,“省著過”成為半月談記者采訪調查的農村老年人的普遍心理。在很多老人看來,只要兒女能給口飯吃就不能說是不孝。

  為了不給子女增加負擔,一些老人寧愿找鄰居朋友借錢過日子,一些老人即使生病也不會跟兒女說。河南一位70歲的農婦不慎摔傷腿后,當地醫生建議她去大醫院治療,她一聽要花費幾萬元,便死活也不肯去了。“70歲的人了,咱還能活幾天?咱把錢花了,讓孩子受累。兒子問我我就說已經好了,不讓他知道,知道了他心里也不好受。”

  李永萍調查發現,與傳統社會中老年人在家庭中地位高,受人尊敬不同的是,現在一些地方農村老年人在家庭中處于邊緣地位,少有話語權,精神孤獨。

  在陜西關中調查時,一位75歲的老人對李永萍說:“我跟兒媳婦天天在一個院子,一天說不上一句話。我現在心里很難受,整天都不愉快。”

  建立協會組織,完善養老制度

  針對當前部分農村老年人面臨“底線生存”的現狀,專家認為,不能僅僅從“孝道衰落”或“倫理危機”的角度來看待,而應放在我國農村轉型的大背景下來審視。

  李永萍指出,隨著農村現代化轉型加快,農民家庭也在發生重大轉型,主要體現為家庭再生產目標由過去單純的傳宗接代轉變為發展主義目標,即實現社會流動、實現城市化,而這一目標單靠子代家庭不可能實現,必須動員家庭內所有資源。在此壓力下,農村老人的人生任務鏈條不斷延長,同時這種壓力型的家庭結構也使部分老人作為家庭中的弱者被排斥,使其只能獲得“底線生存”的狀態。

  李永萍認為,化解這一問題的關鍵在于建立老年人協會等組織,將老年人組織起來。“老年人協會可以提供一個閑暇空間,讓老年人之間相互交流,彌補精神空虛,同時讓老年人成為主人,在社區活動中找回價值感、意義感,重塑自我認同。此外,依托老年人協會也能實現村莊風氣的重構,形成有利于老年人的家庭關系和村莊風氣。”李永萍說。

  山西省農科院農業資源與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李建軍表示,要根本解決農村養老問題,實現有質量、有保障的養老,還要加快建立現代化的農村養老制度。

  “新農保政策的實施,已經跨出了一大步,但保障水平還比較低,可以步子再大一些。”李建軍建議,可同步加大公共財政的投入,通過激勵政策和強制手段提高農民繳費額度。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