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寧市深化城鄉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推進“愛老幸福食堂”建設實施方案》出臺;
西寧老年人將有自己的幸福食堂;
西寧愛老幸福食堂將在城西區先試先行;
6月中旬5000名老年人將享受到助餐送餐配餐服務;
特殊困難老人和80周歲以上高齡老人可享受到就餐補貼;
到2020年,全市將力爭幸福餐桌達到1000張以上……
近年來,我市高度重視關心老年人生活問題,積極構建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全力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重點做好老年人的服務工作,把黨和政府對廣大老年人的關心、關愛和關懷落在實處。今年,針對西寧老年人在吃飯上普遍遇到的難題,在前期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市委書記王曉四度點題,親抓進度,《西寧市深化城鄉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推進“愛老幸福食堂”建設實施方案》出臺,我市啟動實施“愛老幸福食堂”建設,著力解決西寧老年人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吃飯問題。
西寧老年人將有自己的幸福食堂
今年,為了破解西寧老年人的吃飯難、做飯難等問題,在前期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市委書記王曉四度點題,親抓進度,3月初,《西寧市深化城鄉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推進“愛老幸福食堂”建設實施方案》出臺,西寧“愛老幸福食堂”建設啟動實施。
據了解,在我市推進政府購買養老服務工作,依托專業化服務組織為困難及高齡老年人提供助醫、助餐、助浴、助潔、助行等“10+N”的養老服務中,市民政局工作人員開展了一項關于老年人需求的入戶調查,發現老人們的助餐服務需求排在了家政、醫療之前,位居首位。同時,按照比例測算,西寧市的失能半失能老人約有5.59萬人。
針對這些實際狀況,我市決定,在現有基礎上,通過兩年的努力,探索出政府主導、社會組織運營、城鄉養老助餐送餐配餐服務全面覆蓋,人民群眾普遍認可的、可復制的居家和社區養老助餐送餐配餐服務模式,形成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信息化為手段、專業服務為支撐的居家養老助餐送餐配餐服務體系。
2020年,全市幸福餐桌達到1000張以上
根據《西寧市深化城鄉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推進“愛老幸福食堂”建設實施方案》,2019年,在全市探索建立市、區兩級老年服務指導中心,在四區25個街道辦事處設立“中央廚房”,在90個社區日間照料服務中心設立“幸福食堂”,并交由專業化社會組織承接運營,在居民小區內根據實際情況設立“助餐點”,形成“市、區、街道、社區、小區”五級助餐送餐配餐服務網絡體系。
我市“愛老幸福食堂”建設將分步推進:2019年上半年,在條件具備的城西區先行先試,待條件成熟后四區全面推開;2019年12月,將推廣一批服務內容實、覆蓋面廣、社會參與度高、深受老年人歡迎的居家和社區養老助餐送餐配餐服務成功典型;2020年,將在四區的城鎮和三縣的社區實施老年人助餐送餐配餐服務,在全市社區日間照料服務中心設立“幸福食堂”,力爭全市幸福餐桌達到1000張以上,同時制定出相關老年人助餐送餐配餐服務標準,形成一套養老助餐送餐配餐政策體系和服務規范。
西區先試先行打造“15分鐘”服務圈
在我市“愛老幸福食堂”建設中,城西區因為條件成熟,成為先試先行區。目前,在借鑒廣州、上海、杭州等其他城市經驗做法的基礎上,城西區通過購置、租賃、閑置房屋改造整合、物業服務用房改造等方式,落實和開辟養老助餐送餐配餐服務用房,健全助餐送餐配餐網絡。據城西區民政局工作人員介紹,從今年1月起,城西區作為全市“愛老幸福食堂”工作試點,陸續在一鎮七辦設立8個“中央廚房”,同時在區內27個日間照料服務中心和小區設立“幸福食堂”和“幸福餐桌”,打造“15分鐘”老年人助餐、送餐、配餐服務圈。目前,27個“幸福食堂”和2個“中央廚房 ”即將投入使用。
預計6月中旬,位于勝利路街道綜合性助餐送餐配餐服務場所中央廚房、愛老幸福食堂、幸福餐桌將投入使用,可為周邊5000名老年人提供助餐送餐配餐服務。
特殊困難老人和高齡老人就餐享受補貼
“愛老幸福食堂解決老年人吃飯的問題,首先就要解決特殊困難的老年人的吃飯問題。”據城西區民政局局長旺姆介紹,為了推進政府購買服務,城西區建立特殊困難老年人助餐送餐配餐基本服務制度,并實行建設補貼、運營補貼、用餐補貼三項制度。用餐補貼采取“政府補一點、企業(社會組織)讓一點、個人掏一點、社會捐一點”的原則,試點期間為轄區60周歲以上低保、特困、低收入、重點優撫對象和計劃生育特殊困難家庭等困難老年人、80周歲以上高齡老人就餐(午餐)予以補貼,每人每天補貼一餐(午餐)。
此外,根據老年人的需求,結合用餐對象身體特點和時令季節變化,會充分考慮老年人的習慣和禁忌,制訂個性化流食、素食、無糖餐等,保證飲食品質并在價格上予以優惠。經過愛老幸福食堂前期摸底,城西區60周歲以上低保、特困、低收入、重點優撫對象和計劃生育特殊困難家庭等困難老年人共計734戶1025人,80周歲以上高齡老人共計711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