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頂軍帽,頂的是責任;一身戎裝,穿的是莊嚴;一雙軍鞋,走的是神圣。“殷殷之情俱系華夏,寸寸丹心皆為家國”,從一個個血氣方剛的少年,到一個個年過花甲的老人,他們有著不屈的意志,不變的形象,不垮的身軀,他們是退伍軍人,更是我們的時代英雄。為感恩為祖國做出無悔奉獻的退伍老兵,11月13日,安徽師范大學新雷鋒青年志愿者協會的志愿者們懷著敬畏之心在蕪湖心連心愛心協會的協助下,前往三位老兵爺爺家中,聆聽紅色故事,學習英雄精神。
“楓葉欲殘看愈好,梅花未動意先香”初冬時節,伴著清晨的絲絲涼意,小雷鋒們帶著精心準備的禮物,叩響了戴后義爺爺的家門。爺爺已經89歲高齡,卻身體硬朗,行動利落,爺爺面目和善,言辭行動之間處處流露著軍人的硬氣與風骨。1951年,戴后義爺爺懷著一腔熱血參軍入伍,談及當年的軍隊生活,爺爺坦言當時軍隊條件很是艱苦,連衣服都不夠穿。部隊規則也很嚴格,早上五點就要起床訓練,晚上還要開會……雖然嘴上說著艱苦,可爺爺臉上的笑臉卻在無聲的訴說著他對軍隊生活的懷念,志愿者們圍坐一團,聽得入神。爺爺談到自己的孫子時,更是一臉驕傲,他的三個孫子都光榮的成為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這就是英雄精神的傳承,是一代人又一代人的賡續。
與爺爺合影留念后,志愿者們輾轉來到了胡光春爺爺的家中。爺爺20歲時不遠萬里去到海南島成為了海軍陸戰隊的一名戰士,在1974年海軍戰爭中負責后勤工作,送貨物、搞碼頭、打通道,其中打通道是一項非常危險的任務,一不小心就會被落石砸傷,因此造成了很多人員的傷亡。盡管危險重重,但憑借著頑強的毅力和內心堅定的信念,爺爺從未想過放棄。“當兵是我年輕時的抱負,保家衛國,報效國家是我的義務”,爺爺感慨地說。他用自己的親身經歷教會了志愿者們什么是青年人該有的胸懷與魄氣。
最后,志愿者們來到了宋有春爺爺的家中,剛一進門,志愿者們就受到了爺爺的熱情接待,陳列簡單的屋子內,物品整齊有序,墻壁上裝裱著與戰友們的合照,書桌上擺放著好幾本關于習近平主席的書籍,此間種種無不昭示著老人對黨的忠誠和熱愛。作為新中國歷史發展變遷的見證人,爺爺感嘆的講述當今的中國是多么的繁榮,人民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以此來告誡志愿者們要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
時光流逝,白云蒼狗。無數事物成為一縷云煙,消散在歷史深處,然而爺爺們的英雄精神卻永遠不會磨滅。撥去歲月征程,觸摸歷史的心跳,他們的赤誠依然在燃燒。因為他們,我們的歷史不再冰冷,我們的未來無限光明。爺爺們的鐵血錚骨和英雄精神將使志愿者們受益終生,幫助志愿者們淬煉英雄之心,鑄就新時代青年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