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為了討長輩開心,總會指著電視里播出的各地風景,對父母說:“等我長大了,一定帶你們去玩個遍。”
后來,我們長大了,或因為求學或因為工作,我們去過了很多的地方,每每看到遠方的風景,也總會想起那句帶爸媽一起游玩的承諾。
終于,我們抽出時間,將此計劃提上日程,可臨近出發,計劃又被這樣那樣的事兒打亂。
這時,爸媽會笑著說:“你該忙啥就去忙,能有這份心就足夠了。”
于是,我們也對自己來了句“等再有時間吧”。
殊不知有些事,真的經不起等待。
這幾天,關于95后女孩辭職帶爺爺游中國的詞條登上微博熱搜并引起廣泛關注,很多網友看完他們故事,紛紛感嘆“要是自己當時也能多陪陪長輩就好了”。
失去后才知道后悔大抵是生活的常態,我們總以為一切來得及,總以為完事都能彌補,而當時間過去,有些等待,終將成為遺憾。
相比之下,熱搜中的95后女孩就通透得多,女孩名叫小萬,家在四川自貢,從小在爺爺奶奶身邊長大,幾年前奶奶去世,留下爺爺一個人生活。
大學畢業后小萬留在成都工作,有次回家看到爺爺孤零零的坐在沙發上睡著了,心里很不是滋味,經過一番考慮,她辭去了現有的工作,回家陪爺爺去實現心里的愿望。
(小萬抖音主頁截圖)
回到家的小萬,找到一份無需坐班的兼職文案工作,因為時間自由,爺爺想去的地方她都會帶他去,今年國慶,83歲的爺爺在孫女的陪同下,第一次來到了北京,站在了天安門前......
看著爺爺在天安門前幸福的笑容,無數網友深受打動,恨不得馬上辭職回家陪父母長輩來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但也有網友表示自己沒有女孩勇敢,不敢辭掉穩定的工作回家陪伴親人。
其實,這兩種說法都片面了。
誰說陪伴就非得辭職,它可以是抽時間常回家看看,可以是下班后開個視頻問候,可以是日常趣事的分享......
當然,還有及時履行自己的承諾,陪他們去看看夢中的遠方。
總之這一次,別再把“等”留給他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