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人生是一個舞臺。
我們每個人都在這個舞臺上扮演過自己的角色,都從中體驗過人生的酸甜苦辣、喜怒哀樂、人世滄?!欢俏覀兘洑v的所有這些構成了人生的精彩。不知人們是否想過?所有這些"精彩"——甚至包括痛苦在內,也許有一天都會失去,可能是你,也可能是我,會走進一個你不得不面對的世界。當時間變得漫長的時候,生命,就變成了一種折磨;就
相對于我們的青年或者中年時期來說,老年也許是我們一生中最漫長的一段生命,盡管由于閱歷的豐富,這是我們一生中最睿智的時期,然而,也是我們最無奈的一段生命。
那天晚上,80多歲的夏大爺幾乎沒什么感覺就暈倒在地上,他想站起來,但就是怎么也掙扎不起來……他心里很明白,或者說他其實很明白自己的處境:如果遠在上海的女兒這時碰巧回來,就有救了,否則只有等待死亡。他喊不出來,可他能清晰地聽到門外人們匆匆的腳步聲,假如有一個腳步聲停在他的門口,也許他就得救了……然而,那腳步聲總是由近而遠;一次又一次……他突然感到很悲哀:他的生命就寄托在奇跡上——奇跡能發生嗎?
也許是心靈感應,那天奇跡還真發生了,女兒竟然奇跡般地回來了,于是我們才有幸知道了這個有關奇跡的故事。
夏大爺老伴在十幾年前就已經去世,惟一的女兒又遠在上海。他于是便開始了"出門一把鎖,進門一盞燈"的孤寂日子。前幾年,身體沒什么毛病,白天出去走走,有時也和過去的同事、一些老同學聊聊天什么的,孤獨感還沒有現在這樣強烈。生病后,因為耽誤了治療的最佳時期,一條腿不得不進行截肢。從一個健全的人一下子變成殘疾人,他就再也走不出這片被禁錮的小天地了。
自從那次"奇跡"之后,女兒萬般無奈找了一個師傅經常來幫忙,每天把老人需要的水、藥品和暖瓶等物放在身邊伸手可及的椅子上。對師傅千叮萬囑,安頓好之后,女兒又走了,把老人的牽掛和希望也帶走了,當然也把更深的恐懼留給了他:女兒告訴他,她找了一個德國人……
女兒挺孝順,要什么就給什么,有空就打電話,可女兒是否知道,時間,對這個24小時被束縛在床上的人來說流動得有多慢!她是否知道父親內心深處的恐懼?他心里對那個德國人耿耿于懷,他管那德國人叫德國鬼子,他怕德國鬼子把他唯一的慰藉和希望帶走。他不能去干涉女兒的婚姻,然而,他知道,類似的"奇跡"是不會發生第二次的……
同樣高齡的陳教授可就沒那么幸運了。
陳教授在一所著名大學的教書,可謂桃李滿天下了。播撒下遍地芳菲之后,老教授卻漸漸從人們的視線中隱去了。自從老伴離開他以后,寬綽的三居室里只剩下他一個人與孤燈相伴。忙碌的人們幾乎沒有人會注意到這個老人:他每天佝僂著腰,拿著飯盒哆哆嗦嗦的去食堂買飯吃——因為他已經無法為自己做飯了。
1995年春節,他的一個學生從廣州過來看望恩師,卻怎么也敲不開門!于是他只好打電話到老師的隔壁人家,隔壁人也說我們這幾天忙著過節,沒注意老人,但好像也沒見老先生出來。大家都知道老先生有把鑰匙放在過去任教的數學系,就趕緊找數學系辦公室的人取鑰匙來開門。打開門時發現老人躺在地上,人們上去推了推他,發現他竟然還活著,好一會兒才有氣無力地說:"我已經三天沒吃飯,起不來了。"說完就昏了過去,人們七手八腳地把他送到醫院,然而已經錯過了搶救的最佳時期,老人溘然長逝。
——我無法想象一個人在冰涼的地板上躺了3天是什么滋味?當你想喝一口水都喝不上的時候,會是一種什么感覺?
什么是老年?可能很多人都沒有認真地思考過風燭殘年對一個人意味著什么?當你喪失勞動力的時候,不僅意味著收入下降,被排除在社會主流之外,還意味著空巢、疾病、喪偶等種種人生悲劇,死亡的陰影幾乎每時每刻都懸掛在你的頭上……我們年輕時健康、富有、浪漫……只要我們不惜力,憑著誠實的勞動,與幸福有關的這一切,應該俯拾皆是。而當你進入老年之后,所有這些都會失去。
當我們從忙碌的中年走過來,終于把孩子撫養大,他們像小鳥一樣飛走之后。我們可以喘一口氣的時候,卻發現,前面是茫然一片。我們不知道該如何去面對自己無法自理、也無法掌握的生命最后那一段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