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記者來到省會城角莊楊媽媽家時,出門迎接記者的楊媽媽一把握住記者的手,熱情得像見到了親人。
老人的家和省會所有的城中村家庭一樣,他們的家是一棟二層小樓。和老人一同居住的還有老人的大兒子和剛上小學(xué)的孫子。整齊潔凈的家中已經(jīng)透出了年味,老人說,年糕蒸了、肉也煮了,除了為過年做準(zhǔn)備,就是等著出門在外的孩子們回家。
老人告訴記者,自己的小兒子一直在深圳工作,算起來今年是第五個年頭了。由于工作原因,兒子幾乎每個春節(jié)都不能回到家中。雖然身邊也有其他兒女陪著,日子并不寂寞,但是逢年過節(jié),遠(yuǎn)在異地的小兒子仍然是她最牽掛的。
老人說,雖然孩子在外地工作,但是兒子以前住過的屋子還給他留著,屋里的東西也基本上沒動,想他的時候,就在他的屋里坐會兒。兒子從小脾氣就好,為人隨和,也愛干凈,因此,每隔一段時間,楊媽媽就會過來為孩子整理一下屋子。
老人說,不為人父母是理解不到父母對孩子的那份牽掛的。2005年中秋節(jié)時,兒子電話里說要回來為自己過生日,于是在接下來的日子里,楊媽媽就像小孩子盼放假一樣數(shù)著天過日子。那天兒子坐的火車是半夜到的,楊媽媽早早就催著老伴來到了火車站。當(dāng)數(shù)過一個個陌生的面孔,終于看到兒子時,楊媽媽的眼淚不覺中就流了下來。老人說,兒子還是那么瘦。
談起回家過年,老人告訴記者,本來兒子說好要回來的,后來因為工作忙再加上車票難買,就又決定不回來了。其實不回來就不回來吧,想他了就打電話,每年的除夕夜,娘倆的電話都要通很長時間。電話里兒子一句句貼心的話和只聞其聲不見其人的思念總會把老人的眼淚說下來。老人說,新的一年要來了,自己對兒子沒有太多的要求,只希望他平平安安,早點安家,早點給自己帶個孫子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