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之作為,能成轟動性新聞,確乎發人深思。孩子的生命安全概念本是從一張白紙開始的,在里面涂鴉的,有家庭,有社會,而后也有學校(包括幼兒園)。照理說,在這個三維網絡里,孩子的生命安全知識,隨年歲增長而增其所必需,自救救人,“功力”漸強。然而,現實恐怕遠非如此,在當今的孩子身上,生命安全知識的匱乏不是個別現象。
正是這種匱乏,一些本可避免的災禍,甚至悲劇,報端也不鮮見。不要說一名孩子掉進水塘一群玩伴手足無措旁觀其溺這樣的極端個案,單是玩耍中筷子穿喉、糖果梗喉一類事端,已令人觸目驚心。上述兩娃娃能憑借智慧“脫險”,當然是大新聞了。
孩子生命安全知識為何會匱乏?一是家庭教育的缺憾,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不少父母想的是自己處處替孩子擋“險”,可能從沒想過孩子會單獨面對危險,更不要說教會孩子如何處理危險了。由溺愛而疏忽,父母首當其責。二是學校教育的缺位,深圳一家職業技術學院去年一項調查顯示,高達54.6%的受訪中學生認為學校沒有對他們進行應急自救教育,深圳如此,廣州會好多少?三是社會教育的缺失,新浪網一項調查也曾令人震驚:“災難逃生知識從什么渠道獲得”,18%的人稱“沒有渠道”,成人如此,孩子更甚。
應該說,教會孩子安全知識,是對生命的一種基本尊重。孩子在社會生活中可能遭遇的威脅不外兩種:一是“災險”,包括各種意外事故,一是“兇險”,主要是遭受不法之徒的侵害。生命安全知識也不外兩方面:一是意識,識險避險,一是技能,自救,甚或救人。生命安全知識應納入學校基本課程,且知識傳授要與實際訓練相結合。社會也責無旁貸,要廣開宣傳之門。至于做父母的該怎么辦?上述六歲男孩七歲女孩提供了標桿:生命安全知識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