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那以后,張紅付在江寧“名聲大振”。只要是牽扯到聾啞人的案件,公安審訊、 檢察院提審、法院開庭,甚至連律師會見當事人,都會請他當翻譯。這幾年來,他接觸的聾啞犯罪嫌疑人已近百人。
學會全國各地手語“方言”
昨天上午,記者在江寧區上坊鎮江寧區特殊教育學校見到了正在上課的張紅付。34歲的張紅付目前是該校7年級(即初一)的語文和政治老師。課堂上,他一邊打著手勢,一邊用響亮的普通話教學,學生們專注地聽講,不時從喉嚨里發出“嗚嗚”的聲響。在張紅付的辦公桌上,放著兩本厚厚的《中國手語》教材。他說:“學會這個,就相當于我們正常人學會說普通話。”張紅付畢業于南京市特殊教育師范學校聾教育專業,科班出生的他使用手語早已得心應手,但在最初幫公安機關當翻譯時,他也遇到不少“麻煩”。因為張紅付接觸的聾啞犯罪嫌疑人來自全國各地,不少人讀書不多,又沒學過標準手語。而全國各地的聾啞人也都有各自的“方言”,因此各地手勢的含義都不盡相同。“這就跟我們聽不懂外地方言一樣。一開始我也很著急,只能根據他們的前言后語揣測某些手勢的意思。”張紅付說,“時間久了,我就留心把一些‘方言’手勢記下,以后再遇上來自某個省市的聾啞人,就用‘方言’跟他們交談,效果還真不錯。”
張紅付的同行都說:“幾年下來,他幾乎學會了全國各地的‘方言’。”
聾啞嫌犯把他當“親人”
張紅付說,一個正常人想要打動聾啞人,讓他與你交心是件很困難的事。
張紅付回憶說,去年3月11日,警方抓獲一個特大啞扒團伙,其中涉案金額最多的是個東北小伙小冷。審訊時,小冷對公安的抵觸情緒很大。
張紅付偶然得知,小冷的女朋友這次也被抓了,他就試著對小冷“說”:“如果你愿意主動交代罪行,就能爭取寬大處理,也可以早點出去與女朋友過上正常的生活。”在張紅付的說教中,小冷流下了悔恨的淚水,主動交代了所有罪行。
9個月后,這起案件在法院開庭,張紅付到庭翻譯(如右圖,張璐攝)。這些聾啞被告人就像見到了親人,認罪態度都很好。法庭宣判后,他們爭著跟張紅付道別,并“說”:“一定會好好改造,請張老師放心。”
業余時間都給了聾啞人
近年來,隨著社會對聾啞人的關注越來越多,找張紅付幫忙的單位也越來越多。
看守所里的聾啞犯人情緒有了波動,管教民警會向張紅付求助;派出所遇到聾啞人來辦理戶口或者發生其他民事糾紛,雙方“說”不清楚時,也會找張紅付;近年來,救助站救助的聾啞人也多了,語言不通常會帶來麻煩,張紅付和他的幾個同事就抽空去給江寧區救助站的工作人員上手語課……
張紅付的“業務”越來越忙,業余時間都被占滿了,但他忙得很開心。他說:“聾啞人本就是弱勢群體,作為特殊教育工作者,每當看到聾啞人犯罪,我心里就很痛心,我覺得所有的聾啞人都是我的學生,我有義務幫助他們走上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