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大腦需要愛的刺激
據《泰晤士報》報道,畢德甫是一位擁有20多年臨床醫學經驗的澳大利亞人,其著作經常在世界各地熱銷,總銷售量已超過400萬冊。在其下月即將出版的新書《養育嬰兒:3歲以下應該進入托兒所嗎?》中,畢德甫承認,他以前很相信托兒所及其所扮演的擴展女性生活角色的作用,但他后來發現,現實與想象并不一致。
畢德甫說:“事實上,它們經常讓人非常失望。最好的托兒所會盡力滿足生活在群體中的每個幼兒的需要,但往往力不從心;而最差的托兒所則玩忽職守、令人恐懼,里面的幼兒孤獨而不知所措,看了讓人寒心。”
畢德甫表示,他之所以轉變觀念是因為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在家庭之外被照看的嬰兒常常更具攻擊性并表現出反社會行為等問題。他認為,這樣的嬰兒以后可能會在與人發展緊密關系時出現問題。
畢德甫的警告主要是針對那些從嬰兒6個月起就將其“關進”托兒所并讓其在托兒所度過一天大部分時光的父母。許多育兒專家將這些父母稱為“關門者”。畢德甫估計,“關門者”在英國占到5%,他們大都是在市內工作的專業人員。
畢德甫相信,對2歲以下的幼兒來說,沒有什么能夠取代一對一的照看,而父母是他們最理想的照看者。他稱,嬰兒的大腦需要愛的刺激,只有這樣它們才能獲得良好的發育。畢德甫說,保姆可以作為一種折中解決方案,但找到一位合適的人需要很大的運氣。相比之下,由家庭成員或親友照看幼兒是“更加安全的選擇”。
一些專家表示支持
畢德甫說,他是在5年前開始寫這本新書的。開始時,他對出版這本書有些擔心,因為其觀念與流行觀點相沖突,但現在,已有更多的證據支持其主張。去年,英國著名幼教專家佩內洛普·里奇曾警告說,她發現由母親照看的幼兒在發育測試上的表現要好于由托兒所或孩子親屬照看的幼兒。
里奇等人在跟蹤研究了1200名兒童后發現,那些在托兒所度過幼兒大部分時光的兒童以后常常更具攻擊性。畢德甫還引用另外兩份研究報告說,這些兒童也更具有反社會行為和暴力傾向。
畢德甫說,與“關門者”不同,被稱為“放任者”的父母在其孩子到了2歲后才把他們送進托兒所,而且通常只讓他們在那里待半天,這些人占英國父母的35%。另有60%的父母則完全不用托兒所。
但倫敦大學“兒童、家庭和社會研究中心”的主任杰伊·貝爾斯奇說,有關對托兒所的研究證據還遠非確鑿。“把幼兒長時間地放在托兒所中,特別是群體中,可能會培育他們的攻擊性和反抗性,但對3、4歲的兒童來說,好的托兒所可以提高他們的認知能力和語言能力。”
與英國政府提倡的相反
畢德甫等專家提出的質疑與英國政府目前所提倡的政策是相抵觸的。作為其家庭政策的一個重要部分,英國政府一直致力于建立更多的托兒所。在英國,入托的3歲以下的兒童約有25萬。從世界來看,隨著越來越多的母親在產后返回工作崗位,在過去10年,入托的兒童增長了4倍。
自工黨1997年執政以來,英國政府創辦了120多萬所新的托兒所。每個3歲的幼兒每天可免費享受2個半小時的育嬰服務,政府還計劃將這樣的免費服務擴展到2歲的幼兒。英國政府也計劃延長母親的產假和父親的陪產假,以使母親在產后更好地返回工作。
英國政府教育部門的發言人為目前的政策辯護說:“我們不想告訴父母應該做什么,但我們正在為他們提供更多的選擇。我們要讓每位父母都能享受到高質量的托兒所服務,這樣他們就可以在平衡工作和生活上有更大的靈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