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說畫”,妻子動筆———殘疾夫婦就這樣堅守著二十多年“新碑林”夢。記者王飛攝都知道西安有“碑林”,但鮮有人知西安的一對殘疾夫婦為建起現代的“新碑林”——孩子上學靠別人資助,丈夫的眼睛幾乎看不見了,可是他們還守著自己雕刻工筆畫石碑,二十多年來如一日地堅守著自己的夢想。
夫妻開發“新碑林”
1973年,從小喜歡繪畫的李鴻誠經人介紹到西安市特種工藝廠,從事古典人物設計。后來,他和妻子印建幸一起被調到西安市玉石雕刻廠。妻子的“貴妃斜倚沉香亭”和丈夫的“秦始皇出巡圖”,本是二人定情信物,但兩幅畫的碑林拓片在旅游點供不應求。二人在老師的啟發下,突發奇想要搞一個“唐都新碑林”,把自己喜歡的古典畫刻成碑,像現存的碑林古跡一樣,辦一個現代的“新碑林”。
“新碑林”幾經擱淺
“新碑林”歷經周折終未辦起來。二十多年來,省經委、輕工部、市政府、曲江旅游度假區都關注過“新碑林”。1996年,有關部門將其定點在環城公園,想把這個項目搞火。但環城公園的土地被占用后,項目被擱淺。
“‘唐都新碑林’是我們一生的夢想,我們決不放棄!”李鴻誠夫婦說,他們于1997年創辦了“唐都新碑林研究會”,現在已吸納了90多個成員。盡管經費都是自籌,他們還常組織下鄉采風活動,謀劃“新碑林”。
“新碑林”盼“伯樂”
記者難以想像到,一直致力于“新碑林”夢想的李鴻誠夫婦,現在還住在廣場社區一所廢棄的幼兒園里。整個屋子相當昏暗、陳舊,兩人畫的工筆畫、收藏的資料擠放著堆到了屋頂,側著身子才能走到里屋。
雙目幾近失明對于畫家來說可能是致命的。李鴻誠雙目僅有微乎的光感,只能“說畫”,再由妻子動筆?!肮すP畫不好畫,有了創意、打底稿、易稿、成畫,‘趙云八十不服老’的工筆畫,整整用了8個月。”印建幸說。
若不是細細辨認他們小院子里堆放著的幾十塊工筆畫石碑,還真以為這個破舊的地方是收破爛的。最難的就是生活了。二人已舉債20多萬元,目前每月僅靠570多元的低保度日。女兒上學基本上都靠資助。他們盼望“伯樂”相中“新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