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拿份報紙!”顧客話音未落,張福平騰地單腿站起,雙手遞上報紙,“謝謝。”他的笑容清澈而真誠。昨日,在渝中區一地下通道,張福平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著對重慶好人的感激(如圖)。
|
一年半之后,張慢慢接受現實,開始外出找工作。修鞋、到編織袋廠打工,隨后獨自在成都流浪,撿垃圾、擺小攤。2004年9月17日,張來到重慶。
初到重慶,張身上僅有的176元錢莫名失蹤,走投無路的他只得以乞討為生。兩月后,張的拐杖也被偷走。那年冬天,張單腿跳走于菜園壩和解放碑街頭。
2004年12月,蓬頭垢面的張坐在臨江門路邊。突然,一張字條和五元錢塞到他手上。抬頭,只見一中年婦女一瘸一拐遠去。字條上寫著:“兄弟,這么冷的天,別凍壞了。想法學門手藝,憑雙手養活自己。別介意,我也是個殘疾人。”
家住大溪溝的鐘女士是第一個停下來跟張談心的路人,短短20來分鐘,張被鐘的話深深震動:“只要選擇堅強,你會活得更好。”
“我不能再沉淪下去!”2005年3月,張決定擦鞋,工具箱和行頭是街頭擦鞋的大姐們援助的。張特地理了發,跳進江中洗了澡,換上好心人接濟的干凈衣服,正式營業。自卑讓張不敢出聲攬活,擺地攤的李婆婆自告奮勇坐上凳子,當他的第一個顧客。第二個顧客是位年輕人,幾位擦鞋大姐圍攏來,一邊指導張一邊向客人解釋。手忙腳亂一通,張收獲了五元錢和一句“好樣的!”
2005年9月,張轉行賣報。報亭老板唐某每天幫他進報,晚上讓他留宿報亭。“很多顧客常常繞道來買我的報,他們是在幫我。”張滿心感激地告訴記者,現在,他平均月收入600元左右,不僅能養活自己,還能資助家里讀高中的妹妹。
為此,面對每個顧客,張都會誠懇道謝,報以微笑。“以此表達我感恩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