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年前我曾經聽過“兩位老太”的故事,講的是一位中國老太和一位美國老太置買房子的事兒。中國老太精打細算,勤儉持家,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于是就有了蓋處新房的念頭。中國人有個老傳統,不興“拉饑荒”,叫做“無債一身輕”。這位中國老太也不例外。她一方面鼓勵家人積極創收,另一方面,省吃儉用攢錢。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等錢攢夠了,中國老太終于蓋上了新房。然而,這時中國老太的生命也到了盡頭,她帶著遺憾離開了人間。而那位美國老太呢,在她還年輕的時候,她就想有一處屬于自己的房子。她借來錢,買上了新房,住進了稱心如意的“天堂”,盡享人間天倫。至于她借的錢,她是用了后半生時間償還清的。在她終年時,還完了所有的債務。這樣,她早早地嘗到了住新房的滋味,也用近半生的時間還上了購房債務。
美國老太借錢購房的“壯舉”給我很大啟發,因此,也就有了我的購房故事。那時,我和妻子、女兒住在“筒子樓”的兩間面積僅有20平方米的房子里。怎么辦?我幾次和妻子算計著手里的有限錢財,算著算著就泄了氣,等到攢夠了錢再買房子,還不知到猴年馬月呢。
有一天,我把“兩個老太”的故事講給妻子聽,妻子茅塞頓開。我們經過商量,決定靠貸款和積蓄自己買房子。那時,貸款買房的人還是比較少的。我們不管,既然決心已定,就忙活吧。我們用近半月的時間,選中了一套三室一廳的四層住房。待辦完了所有貸款和買房的手續,拿到屬于我們自己的房屋鑰匙時,我們喜悅的心情溢于言表。經過一番裝修,不到一個月,我們就喬遷新居了。同事們得知我們搬進新房的消息,紛紛前來祝賀。有同事詼諧地來了個“現場采訪”,問我背著“饑荒”住新房的感覺如何,我回答說“寧肯讓錢受累,不能叫人受罪”。同事說有理有理,你的話可以作為名言了。
因為當時的這個決策,不僅滿足了我們的心理和實際需要,如今也成為我們積累的一筆財富了。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