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來客啦!”趙老太太的兒子王正吉已年逾花甲,看到記者進門,他大聲沖著里屋喊。“俺娘住正屋,她耳朵不好,說話得高著點。”老人屋里收拾得干凈利落,聞不到一點異味。一名60歲左右的婦女正給老人梳頭,不用說,她就是趙老太太的兒媳王愛美了。
王愛美幾十年如一日,對待婆婆像對待親生母親一樣,有好吃的先給婆婆吃,有新衣服先給婆婆穿,怕婆婆晚上出去上廁所不方便,20多年前,王愛美就讓婆婆在屋里上廁所,并隨時給老人刷洗便盆。王愛美說:“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俺娘好好的,家里人都踏實。”
趙老太太把記者拉到她身邊坐下,一板一眼地說:“看看俺剛做的棉襖!”趙老太太把做了一多半的棉襖拿出來,有點炫耀地說:“俺自己能做針線活。正吉媳婦,給我把針線拿來。”王愛美笑著告訴記者,趙老太太的衣服都是自己縫,而且老太太喜歡當著別人的面縫上幾針,“俺娘不服老呢!”說著,她就給趙老太太拿來了針線,老太太沒戴花鏡,舔了舔線頭就把線往針眼里穿,一次、兩次……連著幾次沒穿進去,王愛美說:“娘,俺幫你穿針。”老太太沒說話,把身子扭向一邊,還是自己穿,經過幾次努力,趙老太太自己穿上了針,故意把手抬了抬,低下頭縫起了袖子。
在大柳村,不光趙老太太家子孝媳賢,村里的老人都過著幸福的生活。村書記呂鳳九告訴記者,村里有160名70歲以上的老人,為了在村里樹立孝敬老人的好風氣,村委會專門有人記錄老人的生日,每逢老人生日,村委會的所有成員帶著蛋糕和長壽面去給老人祝壽。
“給老人過生日是想起拋磚引玉的作用,村里都這么惦記著老人,當子女的怎么能不孝敬老人?”呂鳳九說,孝敬老人還能增強村里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通過倡導孝敬老人,給村里的和諧發展奠定基礎。“俺村的老人就是寶!”(a8)(文/圖 記者 毛琳琳 劉冰 特約記者 王立才 通訊員 王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