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老年人像小朋友上幼兒園一樣,白天進老年公寓,晚上回家,“托老班”不僅解決了雙職工子女的后顧之憂,也照顧到了老人“戀家”的心理。但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停辦的老年人日托班還不止這一家,鎖金村社區老人照料中心、大光路街道老年公寓等都已停辦日托班,就是能勉強堅持下來的規模也很小。一些機構負責人表示,目前老人日托班遇到了“叫好不叫座”的尷尬局面。
愛玉老年公寓的工作人員介紹,參加日托的老人年齡都偏大,遇到天氣不好時,從家里出門來到日托班覺得“太麻煩”。而身體不好的老人,每天“朝九晚五”地接送,更是子女最頭疼的問題。而且,現在公寓里全托的老人逐漸增多,床位本來就不夠。為解決“地盤”問題,只有將日托班停掉。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全托每月能收800多元,日托只能收個三四百元,一樣吃一日三餐,中午總要休息一下吧,同樣占一個床位。所以和全托相比,日托掙不了什么錢。”鎖金村社區老人照料中心負責人稱。
這位負責人同時也承認,需要日托服務的老人還是有一些的。“時不時就有人來咨詢日托的事情。”
盡管目前日托班并不賺錢,可還是有不少人想試一試。南京快馬加鞭公司負責人劉紅正在鼓樓區古平崗社區籌建老人日托班。
玄武區新街口街道香鋪營社區也在籌建日托班。社區主任馬寧玲說,參加日托班的老人們,白天可在社區的活動室、閱覽室、電教片室玩,適當交點費用就可在社區解決中午吃飯問題。一旦老人身體出現什么意外,社區的醫療衛生服務站能及時救助。
市民政局有關人士說,老人日托班“叫好不叫座”的原因在于,它是個新事物,老人及其家人,和提供日托服務的機構,目前在成本如何核算、價格定多少、提供什么樣的服務、各自有哪些權利義務等方面沒有達成共識,所以還需要進一步的探索。